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2020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2020试行版)
附表1:《备用药品申请表》
附表2:《备用药品目录》
附表3:《备用药品近效期更换登记表》
附表4:《病区异常药品交接登记表》
为加强各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安全、有效,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特制定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手术室及医技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

一、备用药品定义
备用药品是按照各科室的实际需要,储存于科室供临床急救和周转的必备药品,有固定品种及固定数量。

二、备用药品申请
1、品种和基数
备用药品包括输液用液体、急救药品、麻精药品、高警示药品以及部分临床常用药品等,贵重药品一般不作为备用药品。

各科室根据临床需求,以满足抢救治疗、临床应急和方便患者为目的,确定本科室备用药品品种及固定基数,并尽量减少非必要药品的备用。

2、申请程序
由科室护士长提交病区备药申请,报科主任、护理部、医务部和药学部审核,经主管院长审批后,以科室借用形式从各调剂部门领取。

《备
用药品申请表》和《备用药品目录》一式两份,病区和药学部各一份备案。

3、变更程序
科室备用药品品种及数量审批后,原则上不再变动。

因临床需要,确需调整品种或数量的,须书面写明原因,列出变动药品明细,按“申请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变动。

并在病区、药学部、调剂部门进行备案。

4、取消程序
科室需要取消备用药品的,应将药品退回相应调剂部门,调剂人员必须详细检查退回药品的批号、有效期、外包装、药品性状等,特殊管理药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并在病区、药学部、调剂部门进行备案。

三、备用药品管理
1、目录管理
统一备用药品目录格式,包括液体目录、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目录、急救药品目录,高警示药品目录及临床常用药品等,目录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2、标识管理
统一药品标识,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等专用标识,标识位置醒目、便于识别。

3、储存管理
备用药品应按照药物种类和性质,分类、定位、定量、有序存放,标签清晰。

注射剂、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药箱堆放符合要求(离地≥10cm,离墙≥30cm)。

严格控制药品存放条件,按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严防药品破损、变质、失效。

避光药品应有合格的避光措施,冷链药品应符合全程闭环冷链要求,并规范记录温湿度数据(每日两次固定时间段记录)。

4、效期管理
药品摆放和领用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原则,杜绝备用药品因管理不当或更换不及时造成药品过期。

每月进行效期检查,对近效期6个月内药品进行登记,放置近效期警示标识(近6个月蓝标、近3个月红标)。

近效期3个月以上药品及时到药房更换,并填写《备用药品近效期更换登记表》(一式两份,病区和药学部各一份),近效期3个月内药品概不调换。

口服备用药品需要更换时,每月到药房进行整盒更换。

对于开启包装多次使用的药品(如胰岛素、消毒药品等),应在容器外部注明开启日期,对于开启时间不详或超过保存期限的药品不得使用。

5、账物管理
备用药品采用基数控制和动态管理,病区应指定专管人员,建立备用药品登记本,负责备用药品的领用、保管、养护等工作,药品使用后及时登记并及时补充,做到账物相符,且药品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备用药品实行每日班班交接,全面检查药品数量、性状、效期、使用及补充情况;大输液每月盘点整理一次;麻精药品账物管理按特殊药品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如发现药品有过期失效、标签不清、破损、变色、混浊等质量异常,无法更换、影响使用时,应将药品无偿交回药学部,并填写《病区异常药品交接登记表》(一式两份,病区和药学部各一份),经药学部、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