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1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2课时)第一课时再谈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说原子教学建议: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感觉往往能够影响其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后续学习兴趣。

学生的起点能力总体相对较低,而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也有较大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既要关注和体现与初中知识架构的衔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高中化学学习并非是高不可攀,又要体现高中知识架构的拓展和延伸。

基于上述想法,提出以下建议:1、第一章的内容显然是围绕原子展开的,所涉及到的是微观领域的范畴,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微观视角、如何引出原子?显然是第一节课的主要任务。

(初中知识链接:选择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这个知识框架,以复习的形式得以呈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不陌生,出微粒的种类:分子和原子,并补充了离子,体现了高中知识架构的拓展和延伸,并科学地、简单地分析了原子是构成分子和转化为简单离子的基础微粒,体现了学习和认识原子的重要意义)2、让学生开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程度和水平,以达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确立努力的方向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你的学习经验告诉你什么是原子?)3、原子如此重要,历史上是谁第一个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人们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告诉学生,这段内容的学习是非常轻松的,因为整个阶段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让每个学生做一下电视剧的制片人,按照时代、国家、人物、事件、观点的顺序进行排序和分类。

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A、HB、AlC、Fe3+D、N23. 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A.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B.它们在常温下状态不同C.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D.H2O2有氧气而H2O中没有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5.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含义、不表示宏观含义的是()A.Ag B.2H C.S D.Fe6.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

这里的“钙”是指()A.钙这种金属B.钙原子C.钙元素D.钙分子7.一定含有两种元素的物质是()A.混合物B.氧化物C.化合物D.单质8.一定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A.氧化物B.单质C.化合物D.纯净物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0.下列对于N2、N2O、N2O3、N2O5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氮分子B.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C.每个分子所含氮原子数都相同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第二课时原子发展的历史阶段教学建议:让学生列出书中所提到的年代、国家、人物、事件、观点等等,然后请同学们进行阶段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在讨论和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的方法:猜想法、模型法、实验法等等,感受到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感受到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是不断地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质疑、提出新的观点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既体现了前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又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伟大力量。

让学生感受到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原子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位代表人物是()A.惠施 B.墨子 C.孔子 D.孟子2.汤姆逊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①原子构成中有质子②原子构成中有电子③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④原子构成中有中子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④3.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否定葡萄干面包模型,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 B.伦琴 C.道尔顿 D.汤姆逊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发展到现代模型理论,历史上的各种理论都是无意义的B.贝克勒尔发现元素的放射性纯属偶然,连日阴雨帮助了他C.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又利用了前人的科学成果D.汤姆逊的原子结构模型未被很多人了解就被弃置一旁,是毫无成就的5.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说明了()①葡萄干面包模型是错误的②原子中绝大部分是中空的③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的核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6.汤姆生的伟大贡献是( )①发现电子;②测量出电子的质量;③提出原子结构模型;④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谬误观念。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7.道尔顿近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原子在一切变化中均保持其性,这是原子结构不同于概念的根本之处。

二、填空题8.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著名的实验上而得出的,而该实验又依赖于的发现。

9.1903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__________分布在整个__________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__________之间。

10.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经历了一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请填写下表:除了上述各阶段外,发展到至今的是,代表科学家是玻尔。

第二节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3课时)第一课时原子结构和质子教学建议:1、通过复习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请同学们尝试描述原子的构成的第一个层次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很硬、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电子构成(这一点很容易达成)。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探讨核,原子核很硬,但是,是不是硬到了不可分的程度?提出同学们感兴趣的氢弹、原子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通过这些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而且明确提出核反应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是属于物理学的范畴。

由此,自然而然地得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接下来,明确提出,关于质子、中子能否再继续分裂成更小的微粒,这不是高中化学要求的内容,高中化学阶段关于原子的结构只到此为止。

2、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顺利掌握两个关系:质量关系和电量关系,需要进行初中化学知识中原子的真实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衔接。

3、通过列举一些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数,使学生认识到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数的关系,质子数与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以C、O、Al、H为例,尤其是分析到H原子的质量数时,同学们会发现,H原子核内只能存在一个质子或者是一个中子,那么紧接着引导同学们思考:到底应该是质子还是中子呢?为什么是质子而不是中子?理由是什么?通过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质子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任何原子,其核内可以没有中子,但是一定存在质子。

为下节课学习同位素的概念打下基础。

4、学生中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背出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大部分学生不熟悉,个别学生背不出也写不出,所以,熟练背默1-20号元素就成了该节课时的一项重要作业。

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

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

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C .电子数为53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 )A.原子种类B.元素种类C.相对原子质量D.质量数5.放射性同位素Ho 16667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之差为( ) A. 67 B. 166 C. 32 D. 996.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B. 原子核内中子数C. 原子序数D. 原子核外电子数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⑤原子不显电性 ⑥原子之间有间隔A .①和②B .②③和④C .③和⑤D .③和⑥8.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A .①⑤B .②⑦C .③④D .②⑥⑦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B .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D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质量数二、填空题1.原子是由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构成的。

2.在化学符号X AZ 中,A 表示 ;Z 表示 。

3.具有相同 和不同 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4. 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那么它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

5. 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那么它的中子数是____________。

6.化学符号O 168表示: 数为8, 数为16的 原子。

7 用符号表示:1)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原子2) 质子数为1无中子的原子三、背默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第二课时 原子结构和中子教学建议:1、 首先,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和质子的作用。

2、初中知识衔接:元素符号的表达含义(宏观和微观)。

学生的起点知识中认为一种元素对应的只有一种原子,可是同位素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知识架构中一种元素对应一种原子的观念,重新建立一种元素可以对应多种原子的新概念。

3、如果一种元素对应多种原子,请同学们根据原子的结构思考如果是一种元素,就要求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一样,因为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质子数和其核外电子数相等。

显然,这同种元素对应的不同原子中,它们的中子数一定不同。

马上举例氕、氘、氚。

给出同位素的概念。

并得出中子数是决定原子种类的微粒。

4、在学生了解了同位素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互为同位素原子之间除了结构上的异同之外,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而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到底是哪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通过该问题的探讨,给出丰度的概念。

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原子中含有中子数最多的是﹙ ﹚A .X 23994 B .Y 23592 C.Z 23993 D.W 23491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 )A.原子种类B.元素种类C.相对原子质量D.质量数3.在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中,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和中子数D .核 外电子数4.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27,对于该新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 .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27倍D .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为227︰125. 有关同位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的两种微粒的互称B.质量数不同,核电核数相同的多种原子间的互称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微粒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微粒间的互称6.下列互为同位素的一组是A.金刚石和石墨 B . m n X 和w n X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微粒D.11H 和21H7.由H 11、H 21和O 168、O 188四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有﹙ ﹚ A .四种 B .五种 C.六种 D.七种8.H 11、H 21、H 31、H +、H 2是( ) 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9.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A .不同的质量数B .相同中子数C .相同的质子数D .不同的电子数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数必定不同,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数必定相同C. 凡是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D. 人们已经知道了108种元素,所以人们已经知道了108种原子11.相对原子质量为37 的原子,应该有( )A 、18质子,19中子,19电子B 、18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C.19个质子,18个中子,20个电子D.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12.1H 216O 、2H 217O 、3H 218O 、1H 35Cl 、2H 37Cl 五种分子中共存在( )种元素,( )种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