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第一章2内能和热量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温度不变”时,“内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 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 0℃的水凝固成0℃的冰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D. 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 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3.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不正确的是()A. 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的内能增加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太小C. 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D. 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这是一种静电现象4.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柴火烧水B. 压缩空气发热C. 锯条锯木头变热D. 钻木取火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热量B.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对物体做功了D.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6.《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煎、炒、蒸、拌的四种烹调方式中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菜蒸熟D. 拌:将调味品拌入菜中入味,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7.对下列常见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B. 围火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C. 雾霾弥漫,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雪花纷飞,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排斥力作用8.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 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9.有关热量与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燃料燃烧,会放出热量,这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B. 1kg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比1kg酒精放热更多,说明汽油含有的热量比酒精多C. 酒精的热值是3×107J/kg,说明1kg酒精所含的热量是3×107JD.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热值越大10.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收官之星,组网圆梦。
长征系列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由于该燃料()A. 比热容大B. 热值大C. 所含热量多D. 内能大1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2019年4月20日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比热容大B. 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C. 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大D. 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惯性增大12.关于燃料热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不同种类的燃料,其热值一般不相同B. 天然气的热值可以用J/m3表示C. 1kg的某种燃料然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D. 燃料的质量越大,其热值也越大13.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 热量B. 温度C. 比热D. 质量14.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某种巧克力的营养成分表上标有“每100 g能量2000kJ”,该标识的含义与以下哪个物理量含义类似()A. 热量B. 热值C. 内能D. 比热容二、填空题15.物理学中的“热”可以表示温度、内能、热量等含义,下面几句话中“热”的含义分别表示:①摩擦生热.:_________,②冰块吸热.而熔化:_________,③夏天天气很热.:_________。
16.钻木取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7.“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运动状态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此发动机采用液氢为燃料是因为液氢的热值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18.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同时投入到沸水中,足够长的时间后,两个球的温度变化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球,此时把两个金属球迅速拿出来并相互接触,两者之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已知c铁>c铜)19.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_增加。
三、实验探究题20.小明和小辉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他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
他们组装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燃料煤油菜籽油前后温度加热前的水温/℃2525燃料燃尽后水温/℃4434(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小明和小辉选择了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并且控制油的质量以及水的质量相同。
但对于两杯水的初温他们的看法却不同。
请将下列他们的想法补充完整。
①小辉认为实验中是直接用______来表示煤油和菜籽油放出热量的多少。
所以,实验中两杯水的初温可以不同。
②小明认为因为探究过程中他们采用了______法,所以只有燃料的______不同,其他因素都必须控制相同。
如果两杯水的初温不同,那么水的蒸发快慢以及水与周围环境的温差都不相同,于是两杯水的______就不相同,就有可能会出现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而水吸收的热量少、水温变化小的情况。
所以,实验时必须控制水的初温相同。
③你认为______(小明/小辉)的想法更合理。
(2)根据他们的实验记录,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是______。
(3)小明和小辉在实验前用天平分别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燃油的质量。
并由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
小辉想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
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是______的(可靠/不可靠)。
21.如图A所示,小王同学把凉牛奶置于放在室内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加热,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牛奶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B所示,则:(1)凉牛奶和热水接触后发生了热传递现象,原因是两者之间存在______。
(2)图B中______是牛奶的温度变化图象(选填“甲”或“乙”)。
(3)观察图B可知,当时室内的温度为______℃。
(4)如果要尽快喝上热牛奶,应该使用温度更______的水。
(选填“高”或“低”)22.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先用温度计测出气压式喷雾器内气体的温度,如图甲所示;(2)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乙所示。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
如图丙所示。
【分析与论证】(1)该实验通过______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这里所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2)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的目的是______。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一部分气体时,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实验结论】(1)比较甲和乙两图可知:______;(2)比较甲和丙两图可知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A错误;B、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质量减少,内能减少,故B错误;C、0℃的水凝固成0℃的冰,质量不变,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错误;D、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内能是物体中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与物体质量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以及物态变化特点等知识的理解,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
2.【答案】D【解析】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可以说物体含有多少内能,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物体的温度越高,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能会越多,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有些物体的温度并不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不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3)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由同一个物体上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与物体自身内能的大小无关.在分析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时,要注意晶体熔化、晶体凝固、液体沸腾这几个特殊例子,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要特别注意.3.【答案】C【解析】【解答】A、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故A正确;B、“破镜难圆”是因为两片破镜子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的作用力小,故B正确;C、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
不能说汤含有的热量较多,故C错误;D、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词来修饰;(4)化纤衣服和空气摩擦,很容易产生静电。
本题主要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式、分子间作用力、热量及温度概念的理解、摩擦起电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