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与胚胎学第18章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组织与胚胎学第18章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4)精子进
透明带
入卵周腔与 卵母细胞融 合,精子细 胞核和部分 细胞器进入 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
皮质颗粒
放射冠
极体
(5)卵母细胞发生皮质 (1)获能精子接近卵子
反应。皮质颗粒释放酶 类,透明带结构发生变 化,阻止多精受精。
受精过程模式图
2个概念*
• 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精子释放顶体 酶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 • 透明带反应(zona reaction):精、卵结合后,
胚泡腔
滋养层
植入过程
(三)植 入
条件:◆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 ◆透明带消失 ◆胚泡准时到达宫腔 部位:子宫体部和底部, 最多见于后壁
植入时子宫内膜的变化:
内膜更厚
蜕膜反应
血供更丰富
腺体分泌更旺盛 基质细胞更肥大
子宫内膜 蜕 膜 decidua
包蜕膜
基蜕膜 胚胎 子宫腔 子宫颈
壁蜕膜
胚胎与子宫蜕膜的关系
胎期: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第9周-出生)
胚前期和胚期以质变为主,胎期以量变为主。
学习胚胎学的一些注意事项: 1、胚胎发育的动态性。要注意时间 观念,常用:天、周、月。 2、胚内、胚外发育的同时性。 3、胚胎学中的挂图、图谱和模型中的颜色 红色——中胚层 黄色——内胚层 蓝色——外胚层
人胚早期发育
精+卵 受精 受精卵 出生(266天) 胎儿 分娩
受精龄 月经龄
临床 末次月经
出生(280天)
预产期:年加1、月减3/加9、日加7
人胚发育分期
胚前期:从受精卵形成至第二周末二胚层 胚盘出现(0-2周)。
胚期:由3个胚层形成各个重要器官的原基 (3-8周)
这2个时期的胚胎变化很大,易受环境因素 影响,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回顾第一周的变化
生殖细胞和受精 卵裂和胚泡形成 一个细胞--受精卵 一种细胞分裂--卵裂 一群细胞--内细胞群 一层细胞--滋养层
(三)*植 入(implantation)
或着床(imbed)
定义: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时间:受精后5-6天开始,11-12天完成。 过程:粘着 钻 埋 修复
内细胞群
精原细胞
46, XY
卵原细胞 46, XX
初级卵母细胞 46, XX
初级精母细胞
46, XY 次级精母细胞 23, X
23, Y
第一次减数分裂
精子细胞 23, X
第二次减 数分裂
23, X 23, Y 23, Y
次级卵母细胞 23, X
极体 23, X
精子
卵子 23, X 极体 23, X
减数分裂与配子发生过程
卵裂
(二) 胚泡(blastocyst)形成
桑葚胚→C数目 →腔出现→透明带开始溶解→ 胚泡
二细胞期
四细胞期
八细胞期
桑椹胚
早期胚泡
晚期胚泡
胚泡结构
1) 内细胞群:形成胚胎本身 2) 滋养层(单扁):吸收营养
3) 胚泡腔: 含胚泡液
滋养层 内细胞群
胚泡腔
胚泡于受精后第4天进入子宫腔 透明带消失
• 激发卵裂,启动了胚胎的发育; • 恢复细胞二倍体核型,保持了双 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双亲不完 全相同的性状;
• 决定性别。
X卵子 + Y精子 → X卵子 + X精子 →
受精
二、胚泡形成和植入
(一)卵 裂* (cleavage)
定义:受精卵早期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 卵裂球: 卵裂产生的子细胞。 桑葚胚:受精第3天,卵裂球形成12~ 16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外 包透明带。
(一)、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滋养层的变化
植入过程中,与子宫内膜接触的滋养层细 胞增殖、增厚、分化为2层: 合体滋养层:外 层,细胞融合. 细胞滋养层:内层(单 层立方细胞).
第18章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xxxxxxxxx教研室 xx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总论:研究从受精 卵至第8周末的胚胎 发育过程。
研究内容包括: (1)生殖细胞和受精; (2)卵裂和胚泡形成; (3)植入和胚层形成; (4)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5)胎膜和胎盘。
人胚发育分期
的能力,称为获能。
2 - 6ml, 3-5 亿个, 400 个 精子量: 左右到输卵管。
畸形率 ﹥25-30%
精子数量﹤500万 精子存活时间:2-3天 卵子存活时间:24h
不孕
受精能力 24h 受精能力 12h
3. 卵子的发生
卵子为女性生殖细胞,核型为23,X
(二)*受 精(fertilization)
植入理论的临床应用
人 卵 体 外 受 精 ( IVF ) 技 术 建立于 1969年。用IVF技术获得的受精卵在体外 发育到桑葚胚或早期胚泡,再移植到子 宫内的技术称胚胎移植(ET)。 试管婴儿技术是 IVF-ET 等人工助孕 技术的俗称。应用 IVF和ET技术于1978 年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我国大 陆 于 1988 年 春 天 诞 生 了 首 例 “ 试 管 婴 儿”。IVF和ET技术的开展,可以解
一、生殖细胞与受精
(一)生殖细胞 1.精子的发生
精子为单倍体细胞, 核型为23,X或23,Y
精子的发生
三个变化
位置的变化 形态的变化 核型的变化
2. 精子的成熟及获能
精子获能(capacitation)*
女性输卵管和子宫内有一种物 质可使抑制精子顶体酶释放的物质
降解,从而使精子获得使卵子受精
定义:精子与卵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部位: 输卵管壶腹部。 时间:排卵后24小时内。
受精过程三步曲:
① 精子穿过放射冠;
② 精子穿过透明带;
③ 精、卵质膜融合,细胞核融合。
(3)获能精子与透明带(ZP3)结合 并发生顶体反应,释放水解酶溶解 透明带。
卵丘细胞
(2)获能精子在接触 放射冠后发生顶体反 应,释放水解酶溶解 放射冠细胞间质。
决因输卵管堵塞而引起的不孕。
植入理论的临床应用
1992年又首次在人体成功应用卵 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 ),即借助 于显微镜技术,将一个精子直接注 射到卵细胞浆内,使卵子受精。 ICSI 主要解决了男性精子质量低下 引起不孕症的问题。
体外受精 IVF
卵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
三、胚层的形成
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酶类,使
透明带的结构发生变化,阻止了其它精子
穿越透明带。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雌、雄原 核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雌、雄原 核融合受精卵 形成
受精的条件
精子的获能;
精子的质量、数量;
卵子发育正常; 排卵后24小时内精卵相遇;
男女生殖管道的通畅。
受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