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顽危犯的心理矫治

顽危犯的心理矫治

顽危犯心理矫治的探讨文章摘要:近年来,监狱系统对服刑罪犯,尤其是顽危犯的心理改造越来越重视。

本文从顽危犯的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认为顽危犯具有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并且持续,抗改或者是丰富的作案经验等特点。

根据顽危犯的特点,文章浅谈了顽危犯心理矫治手段。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心理矫治改造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中,第七章中的第七条阐述了“监狱应当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十年来,监狱系统越来越重视对犯罪分子的心理改造,监狱中已经开始普遍引进心理矫治的手段。

现阶段的实践证明,心理矫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尤其是对顽危犯的转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心理矫治概述心理矫治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两个基本概念,“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

它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含义罪犯的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犯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罪犯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

其主要目标是关注罪犯复杂的个性心理需求,激发罪犯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特点,来制定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

相关研究表明,监狱罪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水平低,认知失调,较多的消极情绪以及不良的生活及行为习惯等等。

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增强罪犯的思想认识水平;②帮助罪犯改变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首先使罪犯增强对自己心理及行为的了解,正确认识到他们的性格特点、社会性质和产生原因;其次要帮助罪犯改变不正确的认识观念和不恰当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正确认知能力,而且也要使罪犯能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

③疏导罪犯的消极情绪。

通过心理矫治活动,对罪犯进行适当的疏导,帮助罪犯消除疑虑、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现象,宣泄罪犯消极情绪,恢复情绪平衡,并在过程中帮助罪犯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

④培养罪犯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相应的疏导,促使罪犯学会有效的调节方式,长期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效改进罪犯的身心健康,提升罪犯的自我控制能力。

⑤纠正罪犯的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是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妨碍罪犯顺利适应监狱生活和释放后社会生活的消极因素,因此,需要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服刑人员对各种不利环境的行为适应能力。

罪犯心理矫治的具体手段由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构成。

二、顽危犯的心理矫治顽危犯是指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的合称,是指在服刑期间不认罪服法,顽固坚持抗改立场、观点、心理及存在潜在危害监管秩序、违法犯罪的罪犯。

对于顽危犯的认定,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罪犯工作规定》第二十一条提出了认定“顽固犯”的五条标准及认定“危险犯”的五条标准。

顽固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拒不认罪、无理缠诉的;②打击先进、拉拢落后、经常散布反改造言论的;③屡犯监规、经常打架斗殴、抗拒管教的;④无正当理由经常逃避学习和劳动的。

危险犯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有自伤、自残、自杀危险的;②有逃跑、行凶、破坏等犯罪倾向的;③有重大犯罪嫌疑的;④隐瞒真实姓名身份的。

近年来,顽危犯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对监管教育改造的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现阶段的实践证明,心理矫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尤其是对顽危犯的转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国监狱大部分使用的心理矫治,只是作为一个低水平状态的辅助手段,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

那么怎样才能让心理矫治手段最大限度的转化顽危犯呢?在工作实务中,我们要科学地认识顽危犯,无论采用哪种标准,都必须重点着眼于罪犯的思想本质而非完全看改造表现“即使从表象上看表现很好,但其思想本质根本没有得到改造转化的,仍要认定为顽固犯”。

在工作中,认定顽危犯还须是原有恶习很深的罪犯“不能把拒不悔改的、混刑期而恶习不深的罪犯认定为顽固犯”。

而对危险犯的认定则可以简单一些,凡是对监管安全构成严重威肋、一时难以转变的罪犯都是危险犯,不管他是积极改造还是混刑期,也不管他原来案由如何、刑期长短、恶习深浅。

因为在工作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改造表现较好、真诚悔改但又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罪犯,往往会因某种诱发因素而造成其行为构成监管安全的隐患,对这类罪犯不能因其改造表现较好就无视其对监管安全的威胁。

待科学地认识顽危犯后,我们就将进一步对他们采取心理矫治的手段。

(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罪犯的心理特点都异于普通人,但是不同类型的罪犯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会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针对性。

顽危犯一般来说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并且持续,具有抗改或者是丰富的作案经验,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

与普通罪犯相比,他们心理特征更为特殊,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当在其改造过程中,慢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和心理矫治。

而对顽危犯个体的心理咨询是最不可缺少的并且最有效的手段。

从长期的实践以及理论的发展来看,给顽危犯的心理咨询主要应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释放情绪,缓解冲突。

罪犯在下监狱服刑以后,情绪容易产生反复变化,尤其是家庭关系的变动以及自身改造上的进步与失败都能引起服刑人员情绪的大幅波动。

因此,在给顽危犯进行的心理咨询中,调节顽危犯的情绪是首要任务。

②改变认知,消除障碍。

顽危犯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消极心理,绝大部分都是由于现实问题引起,通过他们一系列错误认知进行认识得以内化,最终涌现出一些不适应,因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抗改行为。

要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就要改变他们的认知,进而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动他们改造的积极性,从而消除他们的问题,使他们从根本上得到转化。

③破除旧我,重塑新我。

给顽危犯心理矫治的目标不止局限于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他们已经存在的行为模式、认知结构、情感趋向以及人格结构,帮助他们重新塑造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积极地在监狱的改造以及重新走上社会。

(二)开展拓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团体咨询和心理拓展训练。

通过一些合作的项目,邀请当地社会大专院校资深的心理学专家教授到监狱。

定期的开展心理讲座,团体咨询和心理拓展训练。

利用团体咨询和心理拓展训练中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启发顽危犯对自我意识进行反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编排心理剧。

在罪犯改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个案,加工和编演成心理剧,组织顽危犯参与排演,并在监狱中进行演出。

如某监狱根据两名罪犯由于几次误会导致矛盾不断加深,并在监区内拉帮结伙,反抗改造,最后同时受到了处分。

监狱的民警了解事情的真相后,编制出心理剧让这两人担任主演,使得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慢慢的改变。

最后进行全监区的演出时,很多罪犯当场表示自己曾经或者现在正在遭遇类似的事情,触动很大,很受启发。

而这两名罪犯也在心理剧排演的过程中,慢慢地化解了他们的矛盾。

(三)开展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发现,在一些地区的监狱中,设立了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在这些中心里,设备较为齐全,包括有音乐资料室,绘画治疗室,沙盘游戏室等等。

1、沙盘游戏治疗。

沙盘游戏治疗是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顽危犯的特点是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而且反改造活动明显并且持续。

在没有心理专家干涉的情况下,顽危犯极有可能会抗拒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沙盘游戏治疗作为一种游戏手段,很大程度上会降低顽危犯的抗拒心理,从而使他们参与到沙盘游戏治疗中来。

2、音乐治疗。

使用音乐治疗仪为情绪烦躁的顽危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通过舒缓音乐的物理特性,以特定的频率、声直接作用于罪犯大脑,使其在得到对“美”的满足感的同时,会起到镇静、镇痛、降压及调节情绪的作用。

为消沉抑郁的罪犯播放激昂奋进的音乐,改善罪犯的性情与情感,使罪犯在轻松愉快中体验到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从中获得美感,以陶冶性情,激发情感。

3、定期开展心理座谈会。

由于顽危犯存在潜在危险,监狱应当定期的开展和举办心理座谈会,进行集体心理疏导。

搜集在监狱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问题,设置不同的主题进行心理座谈。

让积极地带动不积极的,畅所欲言的讨论每个人自身和看到的心理问题,使每一个参与者获得启发和变化,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达到转化的效果。

结语顽危犯的形成,虽然有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但最主要还是受其心理支配的结果。

因此对顽危犯的改造,主要还是心理上的矫治,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得到良性的转化,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顽危犯的心理矫治中,要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向上的氛围激励人,充分发挥心理矫治功能,努力促使顽危犯的思想转化,提高顽危犯转化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他们改造成新人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能够得到外界的尊重。

促使顽固犯转化,危险犯消除危险,并把他们改造成守法公民是我们从始至终应当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通过心理矫治改造顽危犯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参考文献[1] 杜玉凤,杨阳,安晓伟,朱新普.团体心理辅导对顽危犯的干预效果.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46-1448 [2]张洪国.论罪犯心理矫治.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3]谢克勇,赵振亭,赵学松,裴俊杰.罪犯心理矫治的哲学思考.社会心理科学,27(138-139):1029-1033[4]陈震.顽危罪犯教育改造研究.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5]杨士峰,刘思胜. 关于86名顽危犯个性心理的调查报告.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报,2005(3):25-28[6]张文华.罪犯心理矫治理论与实践.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7. 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