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法第三章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ppt课件
经济法第三章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ppt课件
所有权概念的两点基本涵义: (1)所有权人须依法行使所有权; (2)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2. 财产所有权的性质
财产所有权从表面上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 实质上反映为人与人的关系。
3. 财产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1)所有制决定所有权 所有权属于上层建筑,所有制属于经济基础。 因此,所有制决定所有权。 (2)所有权反作用于所有制关系 所有权确认、维护和巩固它赖以存在的所有制 关系。 (3)存续的时间不同 所有制属于经济基础,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 所有权属于上层建筑,只存在于阶级社会。
命运。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核心。 (1)事实上的处分。是指财产所有权人在生产
或生活中把财产直接消耗掉; (2)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财产所有权人的
意志,通过某种法律行为处置财产。 注意:上述前三项权利可以由所有权人行使,也
可以由所有权人交由他人行使。但是,处分权一般 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非所有权人行使须有法律 或合同依据。
2. 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所有人依照原所 有权的意志取得所有权。传来取得是取得所有权 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
⑴ 转让财产 (2) 接受继承或接受遗赠 (4)合法原因
4.3.2 财产所有权的消灭
财产所有权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 使所有人丧失其所有权,或使所有权与所有人相 分离。
(1)须存在于人身之外 (2)须能为人所能支配或控制 (3)须能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经济价值) (4)须是有形财产
2. 分类
(1)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2)特定物与种类物 (3)主物与从物 (4)原物与孳息 (5)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6)动产与不动产
三、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所有权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人承担的义务。 (一)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恶意,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 。
2. 使用
使用,是指按照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获取经济利益 或满足生活上某种需要。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上的权利,其存在以占有财产为前提。
3. 收益 收益,是指权利主体在财产上取得某种经济利益。 4. 处分 处分,是指主体对财产进行处置,决定财产的
注意:上述前三项权利可以由所有权人行使,也可 以由所有权人交由他人行使。但是,处分权一般只能 由所有人自己行使,非所有权人行使须有法律或合同 依据。
三、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一来自财产所有权的取得1. 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直接依照法律或不以原所有权的意志为依据而 取得所有权。
(1)生产。自然人或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占有自然物, 是取得财产所有权最重要的方式。
(2)孳息。原物产生的物或利益。 (3)没收。依照法律规定,强制将财产收归国有。 (4)添附。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产品形成的不能分离的财 产。包括混合、附合、加工。因添附而形成的财产,其所有权可为 共有,也可由一方享有,另一方获得相应补偿。 (5)无主财产。所有人不明或无所有人的财产。包括埋藏物和 隐藏物、无人认领的拾得物、漂流物和走失物、无人继承的财产及 抛弃物。无主财产除抛弃物适用 先占原则确定所有权外,其余则先 交还失主,若找不到失主则按照法律规定推定为国有。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上的权利,其存在以占有财产为前提。
3. 收益 收益,是指权利主体在财产上取得某种经济利益。 4. 处分
处分,是指主体对财产进行处置,决定财产的命 运。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核心。
(1)事实上的处分。是指财产所有权人在生产或 生活中把财产直接消耗掉;
(2)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财产所有权人的意 志,通过某种法律行为处置财产。
1. 占有 占有,是指权利主体对财产实际控制或管领。 (1)所有权人占有。 (2)非所有权人占有——占有财产的人不是所有权人: ①合法占有,是指占有人依照法律或合同占有他人财产
——法定占有,占有人直接依照法律占有他人财产 ——约定占有,占有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他人财产 ②非法占有,占有人没有法律或合同依据而占有他人财产 ——善意,占有人不知道或无须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
——法定占有,占有人直接依照法律占有他人财产 ——约定占有,占有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他人财产 ②非法占有,占有人没有法律或合同依据而占有他人财产 ——善意,占有人不知道或无须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
——恶意,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 。
2. 使用 使用,是指按照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获取经济利益 或满足生活上某种需要。
2.财产所有权的特征
(1)独立性 (2)绝对性 (3)排他性 (4)充分性 (5)所有权客体是物
二、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所有权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人承担的义务。
1. 占有 占有,是指权利主体对财产实际控制或管领。 (1)所有权人占有。 (2)非所有权人占有——占有财产的人不是所有权人: ①合法占有,是指占有人依照法律或合同占有他人财产
——所有权人 是特定的,包括
集体组织(集体财产主体) 个人(个人财产主体)
义务主体 ——除所有权人以外的人,是不特定的
因此,所有权是特定的人对不特定的人享有的权利。
二、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1. 概念和条件(特征)
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财产所有 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即财产。
第三章 财产所有权法律 制度
4.1 财产所有权概述
4.1.1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1
民法
主体制度 物权制度 债权制度
公民 法人 财产所有权
其他物 权 合同 其他债
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1
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 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所有权转让 (2)抛弃 (3)所有权主体消灭 (4)所有物灭失 (5)强制措施等其他原因
第二节 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
——人们依照所有权制度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2.1 主体
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财产所有权法律关
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承受者。
权利主体
国家(全民财产主体)
财产所有权 法律关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