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升格材料整理一、认识升格的意义和价值反复修改是初三作文升格的有效途径。
反复修改的过程是枯燥乏味费神费心的。
对修改作文,很多学生会有抵触心理,并且最初可能意识不到升格作文的好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所以让学生愿意去写、不害怕去写,是作文升格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而学生愿意不愿意按照我的思路去反复修改,是作文有效升格的关键。
这一步做不好,接下来的步骤都会收效甚微。
我会花足够的时间,打动他们的心。
比如,我会添油加醋地讲述上几届学生在作文方面成功的典型故事(如:王昌成,聂心郦等,底子很不好,语文没有优势,作文方面这样这样做,最后中考语文拿到了106分、107分等。
活生生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这样就越有效果,核心思想都是——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高分的),这种渲染,一定能撩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他们会听你的,他们会把自己想像成这一个个故事的主角,然后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不害怕去写。
另外,我还会对孩子们进行大量或升格作文专题指导,或升格作文鉴赏指导,或升格作文对比稿欣赏等方面材料的学习,让他们通过鉴赏,比较,体验,真真切切的意识到升格作文的魅力。
(相关材料附后面。
)二、怎样让原文升格1.让段落更错落有致,结构条理清晰;2.让文章的重点内容分量更重、更突出;3.让开头入题更快更准更自然,结尾回应点题更巧妙、更有力度、引人深思;4.让过渡更自然,上下文街接更自然;5.让中心的表达更清楚、准确、扣题;三、作文升格原则和方法原则:作文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原则。
方法:应该将平时写作与技巧指导相结合。
主要包括:如何审题、拟题、补题;如何选材;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语言生动有文采;如何做到详写细写等。
以“详写细写”为例说说我的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大作文写作教师批阅(整体批阅的基础上,重点看详略)专题讲解(详写细写专题讲解,教师印发材料)作文修改升格誊抄保存(作为中考作文素材积累)另外,每次作文中,我们还注意让学生找出自己作文的得分点,提升点,失分点,立足三点并运用删减法,添加法,改写法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
四、升格训练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1.不管原文的构思与中心,另起炉灶;2.没有认真分析原文,发现原文的问题;原文有的不足,升格后仍然存在;3.不重视对文章结构的升格;4.详写无原则,不能围绕中心详写,非重点内容也详写;5.变动太小,几乎照抄,有偷懒之嫌;五、中考作文升格专题指导示例中考作文升格指导系列之一:切题【得分点关键词】切题【得分点要诀】审清题目,切合题意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
【得分点策略】一是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
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
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
”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
二是穿插文中巧切题。
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
比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一文,以参加“和谐”为主题的画展为内容,描述了“我”精心准备的三幅画:“婴儿哺乳图”、“泪眼蒙胧图”、“夕阳搀扶图”,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
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三是锁定题目作结尾。
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
比如,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
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
”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失分会诊】一是因误解而离题。
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
比如,对题目“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
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题目变成了题目“借口”,只顾及了题目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
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
比如,对半命题“窗外的”,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
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
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
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
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
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
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比如,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
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
【提升要诀】第一,认真审题。
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
在动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构思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尽量想细一些。
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
这样,以有效地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
第三,及时补救。
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
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考题回放】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清楚,600字左右。
【作文展台】(一)失误文剖析感悟夕阳(三类文)日子似乎平平淡淡地走(“走”与“日子”搭配不当,改为“过”较恰当),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又到了星期五——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
以往的星期五,真是快乐。
这种快乐,从初一到初三,我过了很多次。
(概述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说以往的星期五快乐,暗示文章要写的星期五不快乐。
但是,概述内容太杂,用笔太多。
)那一天,手拿着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看着叫人难堪的76分(这可是我有史以来的最低分啊),我伤心极了。
(点明了事情的起因。
)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父母和老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我心如刀绞。
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动都不想动一下。
我本来是想再反思一会儿,劳动委员却说要拖地,把我赶出了教室。
(你看,这个句子里,前边以“我”为陈述对象,后边以“劳动委员”为陈述对象,不统一,影响语言的流畅性。
)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
(两次用“趴”字,都很形象,符合特定场合人物的心理。
)我不断地责问自己:“嗐,我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为什么呀?这么低的分数,叫我怎么见人呢?!”我的泪都流了好多了。
我真希望有哪位好心的人能送给我一颗“后悔药”,让我重新再考一次。
(“重新”和“再”连用,重复。
)这时,我想望望自己平日非常喜爱的蓝天。
我发现食堂边的树上有一束阳光。
顺着光,我去寻找那光源;哇(“哇”表示惊喜,与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我”的心理反差太大,不恰当),那是西下的夕阳。
这般美丽的景色,真是叫我们难得一见。
夕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
(好一个“染”字,写活了夕阳的色彩和动态。
)当我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突然发现太阳变成了半个,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一睹她最后的芳容。
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时,我开心地笑了。
夕阳美景,点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间,我的内心十分感动。
可是,在以往很多时候,看到的很多景物,我的心里却是无动于衷,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
即使是面对人们普遍赞扬的朝霞和鲜花,我也似乎没有什么感觉。
可是,有的人常常是触景生情,善于从不同的景物中找出生活的哲理。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作者的笔,已经转到了写“没有感觉”的话题了。
)【失分会诊】(1)得分点:本文的标题决定了文章所写内容:写作对象应该是“夕阳”,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是写“感悟”,即:由夕阳引发了“我”的情感、意念。
审视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于“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对于渐渐落下的夕阳的描述,都扣住了题目的要义,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重点比较突出。
(2)失分点:(1)在观看夕阳之后缺少与之相关的“我”的情感或意念的描写,没有落实“触动”的要求。
(2)写“没有感觉”的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属于顺势转移了话题的跑题之举。
试想,夕阳到底是怎样触动“我”的心灵都没有说清楚,跟“我”在别的地方没有受到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3)提升点:①删节法。
将末尾一段写“我”没有感觉的内容全部删去。
②添加法。
在写完观看夕阳之后,添加“我”的思想感触。
这个感触,必须透过夕阳这个物象,融汇引导“我”走出心理误区的哲理。
③改写法。
将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点段重新改写,使其直接点题,强化扣题写作意识,落实扣题写作的要求。
(二)一类文解析面对您无私的爱“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
”(引用诗句,旨在说明时光飞逝。
)岁月在指缝间流逝,年华在不觉中老去,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五个春秋,这一路上都伴随着您——我亲爱的妈妈那无私的爱。
您还记得吗?上初中那一年(联系下文,宜改为“小学毕业那年”),由于干旱,家里颗粒无收,一贫如洗,您为了给我筹集学费,竟一口气走了十几里的路到亲戚家去借!可是借来的钱不够,还差几十元钱。
无奈之下,病弱的您毅然拿起了锄头,在炎炎的烈自下连续给别人家铲了三天地:为我挣来了学费。
(联系上下文来看,“挣来了学费”均表达不够严密和准确。
因为“学费”的大部分是借来而不是挣来的。
改为“挣齐了剩余的学费”比较妥当。
)当您把那些汗津津的钱递给我时:我看见了您那双晒得干裂的手,手心手背上还有斑斑的血迹……为了女儿,您把“十指连心”的痛忍了下去。
(“为了女儿”表明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目的,扣住“无私”二字。
)您知道吗?我曾有过多次放弃学习的念头,我不愿意再看到您为了我而受累,可是每当我看见您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放弃学习的念头便被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