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辨识及评估报告

风险辨识及评估报告

风险辨识及评估报告目录一、项目概况 (2)1.1 车站概况 (2)1.2 区间概况 (2)1.3 水文地质概况 (2)1.4 周边环境 (2)二、评估的目的和依据 (2)2.1评估目的 (2)2.2评估依据 (3)三、评估内容和范围 (3)四、评估程序 (3)五、风险识别原则及分级标准 (3)5.1工程自身施工风险: (3)5.1.1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 (3)5.1.2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 (4)5.2 工程周边环境风险 (4)5.2.1 环境风险分级原则 (4)5.2.2 环境风险分级参考 (5)六、风险估计与评价 (6)七、风险评估结论 (8)7.1工程自身风险 (8)7.2 周边环境风险 (8)7.2 风险源清单 (8)八、风险预控措施及处置预案 (9)8.1风险预控措施 (9)8.2 处置预案 (12)8.2.1基坑开挖专项应急预案 (12)8.2.2盾构施工专项应急预案 (17)8.2.3联络通道施工专项应急预案 (18)一、项目概况1.1 车站概况1、欣嘉园北站位于滨海新区黄港片区,周边多为规划用地,现状为芦苇空地,车站影响范围内无重要建构筑物及重要管线。

1.2 区间概况1、欣嘉园站~欣嘉园北站区间隧道东起欣嘉园站,出站后往西北斜穿欣嘉园地块,再折向西沿规划道路敷设,到达欣嘉园北站,沿线的建构筑物除欣嘉园站端一处棚房区外,无建构筑物及管线。

区间右线长1276.58m,左线长1262.267m。

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设置2座联络通道。

2、欣嘉园北站~欣嘉园西站区间隧道东起欣嘉园北站,出站后往西南方向斜穿地块后继续沿规划道路往南敷设,到达欣嘉园西站,沿线无建构筑物及管线。

区间右线长889.514m,左线长866.073m。

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设置1座联络通道。

1.3 水文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地层分布较稳定,场地内3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属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的海陆交互沉积土层。

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向分布。

1.4 周边环境1、区域现状欣嘉园北站是本线第三座车站,位于滨海欣嘉园小区西北方向,处于黄港欣嘉园地块内,沿规划路路中东西向布置,车站处于黄港生态湿地中,车站周边环境简单,现状为荒地。

二、评估的目的和依据2.1评估目的为加强项目施工环境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和工程建设期间的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编制本评估报告。

2.2评估依据1、《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2、《天津地铁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估管理指南》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围护结构施工图5、周边环境调查报告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7、《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暂行)》(BHGD/ZY-AQ-01)8、《天津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三、评估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周边环境、临近管线及工程自身风险等内容。

评估范围为工程周边2H(H为开挖最深16.18米,2H为32.36米)内。

评估对象:欣嘉园北站、欣嘉园西站基坑自身施工,欣嘉园站~欣嘉园北站盾构区间、欣嘉园北站~欣嘉园西站盾构区间盾构施工。

四、评估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评估计划——评估实施——评估报告——专项方案——方案实施等6个流程。

其主要工作内容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风险分级与清单编制;风险管控目标及措施建议。

五、风险识别原则及分级标准5.1工程自身施工风险: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

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

5.1.1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Ⅰ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Ⅰ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Ⅰ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5.1.2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级:(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Ⅰ级:(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Ⅰ级:(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5.2 工程周边环境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5.2.1 环境风险分级原则环境风险根据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分为分为Ⅰ、Ⅱ、Ⅲ、Ⅳ级,分级原则如下:1、Ⅰ级风险深基坑紧邻居民住宅楼、城市标志性建筑、历史文物建筑、铁路;盾构下穿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居民住宅楼、标志性建筑、历史文物建筑的工程。

2、Ⅱ级风险深基坑紧邻城市重要建(构)筑物、河流、湖泊;盾构下穿既有重要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湖泊的工程。

3、Ⅲ级风险深基坑紧邻城市一般建(构)筑物;盾构下穿既有一般建(构)筑物。

4、Ⅳ级风险源深基坑紧邻城市道路、一般市政管线;盾构下穿城市道路、一般市政管线。

5.2.2 环境风险分级参考1、深基坑及盾构隧道影响分区a)基坑周边影响分区b)盾构隧道周边影响分区备注:位于明(盖)挖法基坑外边线3H,隧道外边线30m或3Hi、3D(取大值)范围以外环境设施不作为风险源。

H—基坑开挖深度;Hi—隧道设计底板埋深;D—盾构隧道设计外径。

六、风险估计与评价本工程风险评估表七、风险评估结论7.1工程自身风险本标段的两车站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均为Ⅱ级,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注意车站工程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高风险工序时可能出现的基坑坍塌、围护结构渗漏水、支撑失稳、基底管涌等风险事件。

本标段两区间工程风险等级均为Ⅲ级,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盾构机进出洞、联络通道开挖高风险工序时可能出现的渗漏水风险事件。

7.2 周边环境风险欣嘉园站~欣嘉园北站区间下穿棚房区,棚房区为1~2层临时彩钢板房,采用砼基础。

棚房与盾构隧道最小平面距离为12.6m,大于1D(D为隧道外径),为Ⅰ级风险源。

下穿过程中可能存在棚房基础不均匀沉降、棚房倾斜风险事件。

7.2 风险源清单八、风险预控措施及处置预案8.1风险预控措施1、针对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专项方案,并请建科委专家评审。

2、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请安监局专家评审和备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3、现针对以上风险事件制定以下预控措施以指导施工。

风险预控措施汇总表8.2 处置预案8.2.1基坑开挖专项应急预案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由于本工程为地铁施工,两个车站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超过16米。

鉴于以前的地铁施工事故案例,基坑开挖时存在基坑变形、坍塌、基底隆起、涌水涌砂等风险,较多为基坑坍塌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总指挥:项目经理应急副总指挥:安全项目经理技术保障组现场抢险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三、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通过对基坑、支撑、水位及其周边路面地表裂纹、地表沉降等进行监测,进行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做好数据分析研究。

同时听取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具体监控措施见下表:2.预警行动当基坑、支撑、水位及其周边路面地表裂纹、地表沉降监测出现报警值时或地表出现异常裂纹等即为事故前兆,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及时确定应对,采取针对性的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根据监测预警,对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预警。

针对深基坑施工的特点,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的应急状态下的预防坍塌事故对策。

见下表2:四、应急处置1.响应分级二级基坑坍塌事故定义为一次可能导致重伤3人以下或经济损失在50万以下,直接影响施工,项目部能自己处理的;一级基坑坍塌事故定义为一次可能导致重伤3人以上或经济损失在50万以上,直接导致施工中断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项目部不能处理,需上级、地方人民政府救援。

2.响应程序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获取坍塌险情报告后,迅速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业主、天津市建交委等上级单位。

3.处置措施(1)二级应急行动1)边坡失稳的应急措施基坑施工,由于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只要有备在先,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使险情得到缓解和遏制,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的安全,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失稳的预防措施:①现场成立监控小组,在挖土阶段进行24小时轮流监控。

监控的内容为:边坡围护的竖向变形、水平变形、周边土体、建筑物、管线、道路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坚持对比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②基坑周围严禁堆放重物及行驶重载车辆,每天两次对边坡边线进行观测,如发现有边坡土体位移过大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③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严格按照图纸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混凝土保证稳定。

④在基坑四周及基坑内设置完善通畅的排水系统,保证雨季施工时地表水的及时抽排。

⑤密切观测天气预报,暴雨或大雨来临前,停止开挖,立即对边坡进行覆盖防护。

同时,及时抽排汇入排水沟内的水,尽量减少基坑积水,确保基坑安全。

险情处理对策:①围护边坡壁位移过大时,停止土方开挖,根据现场监测的变形数据及时进行加固。

②围护边坡壁突然发生位移增大时,则应撤离基坑内的工作人员,立即对基坑进行回灌或用挖土机回填土方,待支护结构稳定后,再制定对策。

③边坡有明显失稳征兆时,必须暂停台阶面和台阶下方的作业,根据失稳情况,必要时撤离可能受威胁的设备、人员。

④靠近围护边坡壁地面发现裂缝,用水泥浆填充,防止因地面水进入裂缝而导致土体应力加,而增加倾斜。

2)管涌的预防及补救措施发生管涌的原因:一般是地基上面覆盖有弱透水层,下面有强透水层,在高水位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的流速和压力加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