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2017新颖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2017新颖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1、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的新型独立学院是(人文学院、神学院)。

2、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独立学院、专门学院)。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相统一)原则。

4、18-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次废弃了中世纪大学流传下来的经院主义课程,使哲学脱离神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5、1984年,伴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形成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以国家任务为主,以招收(委培生、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

6、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打破宗教信仰限、重视技术教育、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7、柏林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实行等级制,由(助教、副教授、教授)组成。

8、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代表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9、从16世纪开始,高等教育受(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影响并逐步扩大。

10、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11、从大学理念的内涵构成上来看,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成分。

12、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中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中世纪大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13、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经存在的古老专业是(医师、教师、律师、牧师)。

14、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

15、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专门人才、传承人类文明、探求科学真理、推动社会进步)。

16、大学的文化功能的特性包括(基础性、上层性、民族性、国际性)。

17、大学面临着的“理念危机”是(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观念的落后、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目标的混乱)。

18、大学目标是大学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提升创新)的总的要求或实际标准。

19、大学社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20、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专家服务)。

21、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是(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22、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与社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社会服务范围更为广阔)。

2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规模的多样化、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24、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2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包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加强智能的教育)。

26、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贯彻执行应建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长远到近期、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

27、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的主要方向是(A.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B.高考制度的改革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C.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D. 培养多样化人才)。

28、俄罗斯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包括(A. 学士学位教育、B. 不完全高等教育、C. 硕士学位教育、D. 专家资格教育)。

29、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国推行民主政治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A. 就学权利平等、B. 教育条件平等、C. 教育过程平等、D. 教育结果平等)。

30、法国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职工人)。

31、高等教育比较法的类型包括(相异比较、同类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3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被忽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被诱发)。

3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世界留学生规模剧增、合作办学趋势方兴未艾、普遍增设国际性内容的课程)。

3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促进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

35、高等教育的目的的实践价值包括(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6、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选择文化、传递文化、保存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

37、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38、高等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来实现。

39、高等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步骤主要是确定问题性质、把握问题关键和(了解问题背景、提出解决方案、付诸行动,检验结果、形成最佳决策)。

4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这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41、高等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4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分为(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

4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高校)。

44、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特征是(A. 创新性、B. 前瞻性、C. 效益性、D. 长期性)。

45、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群体和数量最大的学生群体等都具有(规范作用、引导作用、支配作用、激励作用)。

46、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对高等教育的全程具有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微观调控)。

47、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国家意志与具体落实的关系)。

48、高等教育评价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主要有(A. 背景评价、B. 输入评价、C. 过程评价、D. 成果评价)。

49、高等教育评价的CSE评价模式的实施步骤是由(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

50、高等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A. 鉴定——选拔功能、B. 导向——激励功能、C. 诊断——改进功能、D. 反馈——调节功能)。

51、高等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A. 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B.高等学校的课程评估、C. 高等学校的教师评估、D. 高等学校的学生评估)。

52、高等教育评价的要素主要包括(A. 价值目标和标准、B. 组织机构和人员、C. 评价方法和技术、D. 评价对象和评价人员的心理调控)。

53、高等教育评价的意义主要有(A. 促使高校提高教育质量、B. 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C. 促进高校间的合理竞争、D. 加强对高等学校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

54、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具有(A. 独立性、B. 公正性、C. 专业性、D. 服务性),它是连接高校和政府、高校与顾客(家长、学生及高等教育的投资商)及政府于顾客的纽带。

55、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政治化,而政治化的内容是由(社会性质、政治制度)决定的。

56、高等教育调查法中,按调查的内容可分为(学科性的典型调查、反馈性的普遍调查、预测性的抽样调查)。

57、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高等教育现象、高等教育问题、高等教育矛盾、高等教育规律)。

58、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表明,人性是生物的、变化的和(社会的、可塑的)。

59、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是(A.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B. 提高教育决策水平、C. 赋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精神、D. 明确日教学实践的前进方向)。

60、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平等、效率)。

61、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A. 课程管理、B. 教学计划管理、C. 教学运行管理、D.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6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有(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6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A. 服务于科研、B. 服务于人才培养、C. 服务于社会、D. 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6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A. 紧密结合教学、B. 科研类型多样、C. 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D. 重视教育研究)。

6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提升创造力、促进新学科的产生、服务社会)。

66、高考制对应的是大学统一考试型模式,它的整体特点有(具有统一的尺度性、具有层次的区别性、除考试外仍有补充和辅助手段)。

67、高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专门性、高深性)的特点。

68、高校教师评估的渠道主要包括(A. 教师的自评、B. 学生的评估、C. 同行专家的评估、D. 领导和督导员的评估)。

69、高校教师评价可分为(A. 教师素质评价、B.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C. 课堂教学评价、D. 教学绩效评价)。

70、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有(系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形成专业发展观)。

71、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A. 确保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相一致、B. 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C. 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D. 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72、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威信主要来自(管理能力、人格魅力)。

73、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74、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环节包括(A. 制定、B. 执行、C. 监督、D. 评估)。

75、高校科研按活动对象分,不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工程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

76、高校科研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科研规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

77、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应注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研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实行科研任务的承担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人)。

78、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79、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状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的快速转化)。

80、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时应注意采取的措施是(完善经费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防止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建立奖励机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