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30T08:47:48.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陈聪汉[导读] 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

广东新创华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

样品中苯甲酸的最小检出量为 0.0010mg/ml, 回收率为 98%。

该方法简便易行, 灵敏准确。

关键词:防腐剂;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 ,通常采用乙醚提取碱滴定法和水蒸气蒸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方法测定程序复杂且周期长 ,回收率也较低。

本文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了新的测定方法。

即乙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行。

1食品防腐剂
对微生物或霉菌具有杀灭、抑制或阻止生长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为防腐剂。

我国准许使用的防腐剂GB2760-1986 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及其钾盐、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脱氢醋酸、双乙酸钠、葡萄糖-δ-内酯和乳酸链球菌素。

1996 年对GB2760-1986 作很大修订,把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及其钠盐列入漂白剂。

将葡萄糖-δ-内酯归到稳定和凝固剂中。

特别是把保鲜剂、过氧化氢、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统统归到防腐剂中。

这与日本相反。

1997 年以前日本把噻苯咪唑、联苯、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列为防腐剂,1997 年单列项为防霉剂。

食品防腐剂 GB2760-1996共有 28个品种,1997 年新增丙酸、纳他霉素和液体二氧化碳(催化法)。

1998 年增补单辛酸甘油脂。

1999 年增加脱氢醋酸钠。

2002 年增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

截止到2003 年共 36 个品种。

2试剂与仪器
苯甲酸标准溶液:0.05mg/ml (准确称取 0.5000g 苯甲酸以 0 .01mol/L 的 NaOH 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使用时再以蒸馏水稀释 10倍)。

756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3实验条件的选择
取 0.05mg/ml 苯甲酸标准溶液 3ml 于 125ml 分液漏斗中 ,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再加入一定量的1:1HCl 和 25ml 乙醚, 充分振荡后静置。

弃去无机相, 以空白试剂为试样参比, 在 λmax 处测定吸光度。

2.1 λ max 的选择如前操作, 以不同波长测定吸光度,实验表明 λ max 为 223nm 。

2.2 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量的影响取数份标准溶液,只改变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用量(不足 20ml 以蒸馏水补足 20ml)实验结果表明15.0ml 以上时吸光度最大且趋于稳定, 实验中加入20.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2.3 1:1HCl 加入量的影响改变 1:1HCl 的加入量, 测定其吸光度。

实验结果表明 , 随着 HCl 用量的加大 ,吸光度上升, 大于 6.0ml 以上时 ,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实验中为了操作方便 ,加入 10.0mlHCl。

2.4 振荡时间和萃取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光度在振荡 4 分钟之后出现最强的稳定值。

本实验振荡时间控制在 4 ~ 6 分钟。

萃取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吸光度越大, 在接近室温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值 ,为了操作方便 ,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4结果与讨论
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 0 .05 mg/ml 苯甲酸标准溶液 0 .5,1 .0, 2.0 ,3.0, 4.0, 5.5ml 于 125ml 分液漏斗中 ,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10ml 1:1HCl 和25 ml 乙醚。

充分振荡 5 分钟 ,静置分层后弃去无机相 ,以空白试剂为参比 , 在 223nm 处测定其吸光度 ,绘制 A~ C 曲线。

4.2样品测定
4.2.1 苹果汁中苯甲酸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 10 .0g于 250ml 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取上述溶液 3ml 于125ml 分液漏斗中,操作同前。

由所测得的A 值从工作曲线上查得 C 值, 再由下面公式计算结果
X = c ×10-3×25 ×250V ×G×10 6 (ppm)
其中 C 为标准曲线中查得的值(mg/ml)、V 为样品体积 ml ,G 为样品重量(g)。

五次测定查得 C 的平均值为 5 .45, 计算结果 X=908 .33(ppm)。

4.2.2 酱油中苯甲酸的测定
因酱油中含有一定量的酯类物质 ,需要进行氧化处理。

称取 10 .0g 样品于250ml 烧杯中加入 25mlK 2 Cr 2 O 7 (0.4mol/L)溶液、7ml 硫酸溶液(8mol/L), 在水浴上加热 30 分钟 ,然后冷却,转移至 250ml 容量瓶用以水稀释至刻度, 以下操作同前。

在本实验中 G=28.0g ,V =3ml ,三次测定查得 C的平均值为 3.84 ,计算结果 X =285 .71(ppm)。

平均回收率为 98 .0%。

5饱和硫酸铵蒸馏法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九种防腐剂同时测定法。

食品中防腐剂的分析 ,试样前处理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般用气相色谱法定量, 近年来发表很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8, 这些方法试样前处理简单, 测定结果较准确,但是多数方法仅限于某种食品 ,应用于多种多样食品时 ,常常出现防碍峰干扰。

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试样预处理时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PHBA -Es)的回收率低 , 用饱和硫酸铵-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试样预处理, 用 HPLC 法测定苯甲酸(BA)、山梨酸(SOA)、脱氢醋酸(DHA)和 PHBA-ES。

用GC 法测定丙酸(PA)。

研究水蒸气蒸馏盐析效应 , 分别用 NaCL 、KCL、NH4CL 、Na2SO4、K2SO4和(NH4)2SO4饱和溶液做试验 ,结果(NH4) 2SO 4 效果最好, 回收率达 100%。

6回收率实验
将处理样品上机测试,比较不同比例提取剂的回收率。

根据上表,乙醇∶水 =100∶0 或者 80∶20 时提取效率较高,但同时基线噪音较高,干扰较大,故选定最优比例提取剂为乙醇∶水=50∶50。

下图为面包样品以乙醇∶水 =50∶50 作为提取剂时的色谱图。

结论
国外多篇文献采用同时检测技术进行食品中防腐剂的测定,B.H.Chen 等人在 1992 年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了食品中的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认为方法可行。

Kishi Hiroko 等人在 2007 年对食品中的 9 中防腐剂进行了同时检测,检出限可达到 0.005g/kg [20] 。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比例乙醇水提取效率的比较,确定一种回收率最高的提取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梯度洗脱和波长切换,一次进样同时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含量,回收率均能达到90%以上,检出限均小于 2mg/kg,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该方法可以满足 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中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使用量的检测要求。

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科. 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9,131(10):9-11.
[2]西山修、栗田礼子、黑斡子等.硫酸铵水蒸气蒸馏法食品中防腐剂的分析, 食品卫生学杂志(日),1995, 36(4):495~ 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