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1:2.2.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1:2.2.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练习题

2.2.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巴西雨林与环境示意图
1.从图上看,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 )
①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
③降低风速④吸烟滞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受人类破坏相对较小,因此保存完好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3.亚马孙雨林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其( )
A.能够涵养水源
B.通过自身蒸腾形成云雨
C.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D.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4.热带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是( )
A.雨林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B.雨林容易遭受人类破坏
C.雨林的自然植被过于单一
D.雨林的放氧量过高
5.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8.大多数环保专家认为保护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

这充分说明了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是( )
A.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B.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
C.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D.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据此完成第9~10题。

9.据测算,1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 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

这体现出的森林的环境功效是( )
A.涵养水源
B.净化空气
C.稳定大气成分
D.维护生物多样性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
A.马来群岛
B.刚果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西印度群岛
11.热带雨林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是( )
①光合作用强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生物残体分解快④生物生长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森林功效研究,得出下表数据。

据此完成第12~13题。

年份
降雨量/
mm
地表覆盖
非林地人工林地
径流量/
(m3·s-1)
土壤侵蚀量/
(t·km-2·a-1)
径流量/
(m3·s-1)
土壤侵蚀量/
(t·km-2·a-1) 1990 611.4 9.9 264.6 1.9 6.6
1991 884.8 11.1 299.2 2.8 4.9
1992 475.4 4.5 160.5 1.0 0.2
1993 815.9 10.1 272.6 2.4 0.5
1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为( )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20%
B.当降雨量增加约86%时,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D.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1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是( )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
C.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D.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14.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垂直运动)
(1)A处降水类型为。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4)近些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

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15.下图为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热带雨林砍伐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3)人口的增长与热带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2『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从图上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说明其具有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趋势,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第2题,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是由于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3.『答案』C
『解析』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

正因为如此,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4.『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使得土壤很少积累养分,这是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5.『答案』A
『解析』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即雨林土壤非常贫瘠,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6~7『答案』6.D 7.C
『解析』第6题,“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重,增加了林地比重,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改善了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7题,由图中位置可知,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保护海岸、农田的作用。

8.『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

9~10『答案』9.C 10.C
『解析』第9题,从题干中可知它体现了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

第10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平原。

11.『答案』C
『解析』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这是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也是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

12~13『答案』12.D 13.B
『解析』第12题,依据数据,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呈正相关,但不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当降
雨量增加约86%时(即从475.4 毫米增加到884.8 毫米),人工林地的径流量从1.0增加到2.8,并非增加3倍。

不同程度的同一降雨量,人工林地与非林地径流量关系不相同。

第13题,相同的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都大于人工林地,显示出林地水土保持的功效。

14.『答案』(1)对流雨
(2)主要由植物蒸腾作用消耗
(3)大西洋
(4)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森林被破坏,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亚马孙河流域地处赤道附近,空气对流上升,因此降雨类型属于对流雨。

第(2)题,植被茂密,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等重新返还大气中。

第(3)题,亚马孙流域的水汽来源于大西洋,主要通过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被输送到内陆。

第(4)题,审题时应特别注意“近些年来”,要选择“雨林的破坏”作为问题的突破口,然后依据水循环的原理回答。

15.『答案』(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①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②与之相邻的巴西东北部人口多,又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③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解析』朗多尼亚位于雨林地区,人口迅速增加不是人口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人口迁移引起的。

而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是随着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而发生的。

促使人口迁移的因素:一是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二是国家政策鼓励,三是巴西东北地区的贫困人口多。

雨林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对雨林造成毁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