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14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课件】(16张)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14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课件】(16张)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 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 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 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4、“新经济”出现。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 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 济增长模式。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题中“1960年”和“1970年”主要为美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第三次科技 革命在二战后兴起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故①正确;“新经济”是在美 国1990年以后出现,故②错误;二战以后主要资本国家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行凯 恩斯主义,从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主要 指的是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无关,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3、 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 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
C 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这反映了罗斯福( )
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B.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C.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8、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的文
C 章,描绘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里所说的“新经济”( )
A.是里根总统任期内的经济现象
B.是增加社会福利产生的积极作用
C.以知识经济的崛起为主要背景
D.使得私有制社会的弊端逐渐消除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知识点。A.注意题干“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 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 Economy)’的文章,描绘了 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里 根总统任期是80年代,故A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没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新经济也不 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故B错误;C.结合所学知识, “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C正确;D. 结合所学知识,保证了美国 经济的持久繁荣显然表述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只是调整,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分配”等可知 是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 家的计划经济,并非主张推行,故D项错误。
D 4、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 错误;材料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这种现象没有改变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反映出第三产业的 兴起,这开拓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故D项正确。
D.受当今世界各国削减公共福利开支趋势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养老金属于福利国家 制度中的内容,英国政府削减养老金主要是因为过度的福利开支使财政不堪重负,故B项符 合题意;民众的抗议是为了争取他们认为应得的权利,不能说明他们不思进取,故A项排除; 削减养老金不能表明政府放弃了福利制度这张“安全网”,故C项排除;当今世界各国削减 公共福利开支的趋势在材料中未体现,且这并非是使英国政府提出削减养老金的改革计划的 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但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结合选项, ABC的表述都有错误。
2020届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篇
高频考点: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 4、第三产业的兴起与“新经济”的出现
知识梳理:
基础巩固:
世界经济危机
1、 背景:虚假“繁荣”。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 心之一;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 存在;1929年,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2、导火索:“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 跌,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 3、特点:①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
专题要旨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 发展。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 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 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 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 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 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5、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
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
A 的原因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自由放任”政策
(1)内容: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措施: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 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3)结果: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 荡不已。
罗斯福新政
1、背景: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内容: (1)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 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3)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4)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同时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3、作用: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新政的实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 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②波及范围广: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③破坏性大:银行倒闭,市场萧条;工人失业。 4、影响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 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②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他们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 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材料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有限干预,故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经济重视繁荣的 迹象,故B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故C项错误; 胡佛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并未全面贯彻干预经济的理念,故D项错误。
考点模拟:
D 1、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的表述, 错误的是( )
A.经济危机引起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而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C.面对危机,各国解决危机的选择不一样,有的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刺激出口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査学生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的理解能 力。其中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壁垒 保护本国市场。A、 B、C三项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2、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来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 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
A 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
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 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
7、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59.9%,198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65.2%,1986年这一比重超过了70%。这种现象的
D 出现( )
A.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B.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 C.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 D.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6、2011年11月30日,英国约200万公共部门员工涌上街头,举行了规模巨大的罢工运动,抗议
B 政府削减养老金的改革计划。促使英国政府提出这一改革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福利使员工习惯于舒适安逸和不思进取的生活
B.“福利国家”的公共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