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见修辞手法
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景)、 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 或情景)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 语)
3.构成比喻的关键:
1、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 的事物; 2、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 之处。 3、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 比喻不能成立。
4.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
举例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反问
1.定义:
疑问句的形式
表示确定的意思
2.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 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 调。
举例子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 么可以骄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人民群众创造了 世界吗?
六种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设问】【反问】
讲课人:韦菊玲
动听的言语文章
杰出的写作才能
?
运用
表达技巧
表达真情实感
?
?
比喻
拟人Bຫໍສະໝຸດ 排比C? ?夸张
A D
反问
E
设问
F
比喻
1.定义:根据两
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之间的相似之处, 用一种事物来比方 另一种事物的修辞 手法。
2.结构
比喻
拟人
冬天全没有离开大 地的意思,好像要 长久赖下去似的。
北极星像盏指路 灯一样挂在天空。
保卫家乡,保卫黄
河,保卫华北,保
卫全中国!
夸张
1.定义:为达到
某种表达需要,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扩大或缩小。
2.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1.定义:把结构相同
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 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的一种修辞方法。
2.作用:
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有极强的说服力, 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深化中心。
举例子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 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 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 在于勤。
排比
设问
1.定义:
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
2.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 动; 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 ,有变化。
举例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
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背书 吗?一定要!
比喻 夸张
拟人 反问
排比 设问
感谢您的观看
举例子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 就是您的笑容。
露似真珠月似弓
拟人
1.定义:就是把
事物人格化,将本 来不具备人动作和 感情的事物变成和 人一样具有动作和 感情的样子
2.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 活泼、亲近、生动、形象
举例子
青蛙唱着恋歌, 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 暖气里。
连每一根小草都 在跳舞。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