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疫专项安全教育

防疫专项安全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包括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勤洗手、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12.具体预防手段如下:
●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编号:
工程名称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科技基础设施(猪设施)项目
教育类别
节假日前后安全教育
季节性施工安全教育
转岗、复岗教育
违章、事故教育
经常性安全教育
特岗作业人员教育
机械操作人员教育
主讲部门
安监部
主讲人
日期
参加人数
受教育部门(人数)
1.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炎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正确佩戴口罩加强防护,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致死亡。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受教育人员签字
部门(项目)负责人
记录人
7.运动
积极锻炼,控制体重。此外,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8.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关注心理健康,注意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9.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体温,如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如发病前两周内有疫源地(武汉市)居住或旅行史、有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病史,或者有集体发病表现,需及时就诊并主动隔离。
3.就医
该病为急性感染,常在第一周病情逐步加重,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近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咳嗽等;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
●发病前两周有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
●呈聚集性发病(2人及以上)。
4.日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预防感染和对疑似及确诊病例进行有效隔离。
2.症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典型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10.特殊注意事项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如有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病史,即使暂时没有发热等症状,也需要主动隔离。
●解除隔离需要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2次(至少间隔1天)病原体检测阴性。
11.预防
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采取的措施包括针对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方面的措施。
5.家庭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疑似症状则及时至传染科就诊,需要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
6.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离、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注意营养、避免偏食、保证摄入食物多样化,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等;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按时按量用餐,避免暴饮暴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