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精品课程课件1
材料中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这
种性能称为材料的放射性。
§1-7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 相组成
一、组成
组成
二、结构
致密结构 按孔隙分多孔结构 微孔结构 宏观结构 堆聚结构 纤维结构 按存在状态分 层状结构 散粒结构 细观结构 晶体结构 微观结构 玻璃体结构 胶体结构
1.2.2 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黑色金属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 无机材料 天然石材 非金属材料 烧土制品 胶凝材料 植物材料 建筑材料 有机材料 沥青材料 高分子材料 非金属 非金属 非金属 有机材料 复合材料 非金属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有机材料
绪
论
1.2.1定义
1.狭义:指构成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的材料。 基础、梁、板、柱、楼梯、墙体、门、窗和屋顶等。
(1)窗(门):木窗(门)、钢窗(门)、铝合金窗(门)、
塑钢窗(门)、玻璃窗(门)、无框玻璃门 (2)墙体: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砌块墙 (3)楼板(楼梯):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 钢衬组合楼板 (4)屋顶:钢筋混凝土屋顶、瓦屋顶、卷材屋顶、金属屋 顶、玻璃屋顶
、冻融、磨蚀等 物理作用:干湿、温度 液及有害气体 化学作用:酸、碱、盐 生物作用:虫、菌
环境因素有:
提高耐久性措施:一是提高材料本身的密实性;二是在材料表 面覆盖。
§1-6 材料的其他性质
一、装饰性能 是指材料具有美化整个建筑物,并可保护建筑物,改善室内 环境条件的性能。所以说装饰性能实际上也是一个综合性能。 二、防火性能 是指材料在使用状态下,抵抗火灾作用的性能。按燃烧性能 可将材料分为燃烧材料、难燃材料和非燃烧材料。 三、放射性
隔音门:
防止门漏声, 一般来说,质量越 重的门隔音效果越 好。
隔音墙:红砖墙 隔音板:
两边是金属板 材中间是具有隔音 作用的发 泡塑料
顶板、弹性表 面层地面
1.3、建筑材料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3.1 特点
(1)适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
(2)耐久。具有与环境相应的耐久性。
(3)量大。具有丰富的资源。
1.2.2
分类
2.按使用目的分类: (1).结构材料:受力部分的材料 (2).装饰材料:美观 (3).隔断材料:防水、防潮、隔声、隔热 (4). 防火、耐火材料:如防火预制混凝土、石棉 水泥板、硅钙板
1.2.2
分类
3.按使用功能分类: (1).建筑结构材料:受力构件和结构的材料 如:梁、板、柱、基础、框架…… (2).墙体材料:承重和非承重 如:砌墙砖、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砌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改项目(20050105)
“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研究成果
《建筑材料》多媒体课件
课件制作:赵玉青 邢振贤 王丽梅
2005.08 (初版)
绪
论
1.1 建筑材料概述 1.1.1建筑材料的历史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
(天然材料)
新石器时代 (石材、木材)
金属和水泥时代
(水泥 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wc
mh m 100% m
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含水率 ,称为平衡含水率 , 在饱和面干状态
状下的含水率即为吸水率。
三、耐水性 是指材料长期处于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严重降
低的性质,用软化系数表示:
KR
R水饱和 R干
四、抗渗性与抗冻性 (一)抗渗性 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表示方法有二种。 一是渗透系数 (二)抗冻性
K Q d At H ,二是抗渗标号 S 2、S 4、S6 ......S12
是指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同
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也有二种: 一是抗冻标号 D25、D50 ......D, 300 二是冻融15次失重率是否满足要求。 测试抗冻标号有慢冻、快冻两种方法。
0 V P 0 1 D 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孔隙率是 V0 0 V0
比例。即
第二章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物理性质
2.1.1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内部不含任何孔隙) 测法: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空隙,经干燥至横重后, 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器实际体积
选择时主要考虑因素:轻质、成本、节能、使用安全 耐久
1.2.2
分类
3.按使用功能分类: (3).建筑功能材料 如:防水、绝热、吸声、隔声、采光、装饰
示例:声屏障
孔板吸声:
微穿孔板其原理
是在板上钻一定 数量的孔,板后 留有一定的空气 层,使入射的声
波产生共振吸收,
从而达到吸声的 效果。
KTV隔音
二、材料的强度
理论强度:按材料结构质点引力计算的强度,一般都很 高。 实际强度:按材料在荷载下实际具有的强度。一般远远 低于理论强度,原因是材料内部都存在很多缺陷。
通常意义上的强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强度,常用强度有:
压、拉、弯、剪强度。
三、其他性质 脆性:外力下,直到断裂前都不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性质。 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下,材料能承受很大变形而不致破坏
测法:排水法 在表面涂上蜡
第二章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物理性质
2.1.1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 V V 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
0 V P 0 1 D 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孔隙率是 V0 0 V0
§1-4
材料的热工性能
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其大小用导热系数表示 :
Qd (T2 T1 ) At
比热表示1g材料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
C Q m(T2 T1 )
§1-5 材料的耐久性
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各种环境因素而不破 坏,且能保持原有性质的性能。
绪
论
1.2、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2.1定义
1.广义: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所有材料(包括各种原材
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总称,如水泥、生石膏、
混凝土拌合物、硬化混凝土等。
含义:(1)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的材料 (2)施工过程中用的材料,如脚手架、建筑施工用的管螺
纹调节器
(3)建筑设备所用的材料,如电梯、暖通空调
亲和性称为亲水性。
材料不吸水或使水呈珠状存在于材料表面,这种不易被润湿的 性质成为憎水性。 二、吸水性与吸湿性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
m1 m 100% m
质量吸水率
体积吸水率
wa
wa
m1 m 100% w v0
材料在空气中 , 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 用含水率表示:
的性质。
疲劳极限:交替荷载作用下,应力也随时间作交替变化,这种 应力超过某一限度而长期反复会造成材料的破坏,这个限度 叫做疲劳极限。 硬度: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磨损:同时受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很快将水吸入内部或使水在材料表面散开来,这种与水的
比例。即
三、堆积密度、填充率和空隙率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粒状和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包
括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之间的空隙),单位体积所具
有的质量:
0
m V0
填充率 D 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 度。空隙率 是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占堆积体积的比例。即
V0 0 D 0 V0
平。
5 、在研究方向上,研究和开发化学建材和复合材料,促进新 型建材的发展。
第二章
2.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物理性质
2.1.1 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 V V 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
V0 V0 0 P 1 0 V0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变形性质 弹性变形:外力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力除去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塑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弹性模量: E
徐变与松弛:在长期不变外力作用下,变形逐渐增大的现象 叫徐变;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如总变形不变,而引起应力逐渐降 低的现象,成为应力松弛。
(4)价廉。市场经济需要。1.3、建筑材料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3.2 地位与作用
1、建筑材料是各项基本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一 般
材料费 60% 工程投资
。
2、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格。
3 、建筑设计理论的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 材料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其发展的推动。 4、建材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坚固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1、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质量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包括内部孔隙)
测法:排水法 在表面涂上蜡
1、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或粉末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 下,单位体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