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秘密之记忆
谈到大脑的秘密就不能不谈谈大脑的结构和组成,大脑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大脑半球,间脑,中脑,小脑,延脑(髓)。
大脑半球:大脑表面是一层灰质,称大脑皮层(或大脑皮质),为大量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大脑皮层之下为大脑的白质。
大脑皮层上比较大的沟裂把皮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在功能上,每叶都是一个特定的中枢,如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等。
这些特定的中枢在整个大脑皮层上只占1/5的面积,其余面积属于联合机能区。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下部,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其他感觉都在丘脑中转换后再到大脑。
下丘脑则调节内脏的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是植物性神经较高级的中枢,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中脑:位于间脑、桥脑和小脑之间。
背侧称为四叠体,是视、听运动的反射中枢。
腹侧称为大脑脚,与运动和姿势的维持有很大关系。
小脑:主要是调节各肌肉的活动,以保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与运动协调有关。
延脑(髓):在脑干最下端,同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搏、吞咽、肠胃运动、排泄等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
了解了这些之后再来了解一下大脑的记忆功能,谈到记忆,我没人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若没有它,一切都是虚幻,也不会有人类文明的存在。
人生的一切体验都建立在对往事回忆的基础之上。
有些往事给我们带来无限美妙的体验,有些往事则令人哀伤和痛苦,然而,无论是让我们愉悦还是让我们酸楚的记忆都是不可抹去的人生的印记。
正是这些印记才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深度和广度,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一切行为具有理性和情感的意义。
也就是说,记忆建构了我们的心灵世界并使我们能在这个世界里自由地遨游。
正如俄国生理学家所说的那样:“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如果没有记忆,我们的感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随即消失,人类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的状态。
”
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过去或现在的记忆能力会是一种怎样的境地:他既没有痛苦,也没有欢乐,既没有怨恨也没有亲情,既没有希望,也没有失望,更不会有智慧。
对于这个人来说,他只有目前的一刻。
人情世事不过是过目烟云。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说在1953年有一位叫H.M的加拿大人,由于严重的癫痫病而做了脑手术,切除了大脑两半球的内侧颞叶和海马。
虽然,术后他的一般智力并没有受到破坏(用韦氏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商为118);但是他不但丧失了对术前三年的往事忘记,而且丧失了对现事形成记忆的能力。
因此,他表情淡漠,行为异常。
眼前发生的一切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会天天不厌其烦地玩同样一种游戏,阅读同样一篇文章,术前三年以后“认识”的任何人,对他来说永远是陌生人。
术后6个月他搬了家,他怎么也记不住新的住处,外出时它总是找不到归途,因而时常回到旧住处。
他的母亲病重住院,带他去看望多次,但之后问他母亲去哪里了,他却全无印象。
父亲去世时,他虽然显得很伤心,但之后他便完全忘记了父亲去世这件事。
如果像这样活着是多么的孤独与寂寞啊,他也这样说:“每天我的内心是寂寞的,有过什么欢乐?有过什么悲伤?此刻我在自问,我曾做过什么错事或者说过什么错话吗?你们看,此刻一切事情在我看来都是明明白白的,但刚才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所忧虑的。
就象从梦中醒来一样,我就是记不得。
”这说明,正常的记忆能力对我们的生活是何等的重要。
从而有很多的国家机构都在研究大脑的记忆规律与原理,也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到了很多的有利于大脑的一些知识。
例如,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拉施里在动物记忆实验中所提供的证据否定了记忆的定位假说。
他让小白鼠先学习某种记忆任务,如走迷津,然后切除部分大脑皮层。
实验结果证明,影响记忆的关键因素不是切除皮层的部位,而是皮层的面积。
当皮层切除面积达到有效皮层总而积的50%时,动物便完全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
俄国心理学家巴浦洛夫一直认为,大脑皮层是动物形成条件反射的必要物质基础,但后来的许多实验证明,即使是没有大脑皮层的动物也能形成条件反射。
当然,这些简单的动物实验还不足以说明人类记忆的脑功能问题。
不过,对人类大脑的某些部分的切除也有不影响忘记的情况。
根据这些证据,很多研究者认为,记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功能。
记忆对于大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记住一件事情就是在脑子里刻下一道痕迹。
这种说法虽然过于简单,但它却通俗地说明了记忆的性质。
60-70年代关于记忆的科学研究中一种十分流行的理论就是“痕迹理论”。
这种理论从许多方面解释了记忆过程脑的变化问题。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这两个概念运用信息学的原理说明了记忆的编码与存贮的不同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体验: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许多东西,听到各种声音,但对我们所看到的或听到的大部分内容,我们只有当时瞬间或片刻的印象,有些内容在一定的时限之内,我们有可能回忆起来,但是,大多数内容在我们的脑子里已经烟消云散。
通常我们把只留在我们脑子里片刻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它包括对外在刺激的各种感觉特征的存贮与辨别。
比如,当听到一种声时,我们首先会感觉到声波的刺激,并试图辨别它是什么声音,来自何方(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周围的声音“置若罔闻”)。
这个感觉存贮的持续时间大约在250毫秒到4秒钟之间。
存贮的容量在12-20项目之间。
所谓项目就是我们的视觉或听觉能同时注意到的,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内容。
比如,我们能一眼看清楚一串数字,或个矩形内的字母。
如果我们对感觉到的刺激,即暂时存贮下来的感觉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辨认,我们就有可能让这信息在脑子里保留得更久一些,其保持时间约在15秒左右,其容量为7±2个项目,也就是说5-9个项目之间。
这是心理学家米勒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提出来的结论。
米勒认为人类的短时记忆与“七”神奇地联系在一起:七种基本颜色,七个音阶,一个星期七天,……。
的确,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另外也有很多因素影响我们的记忆。
例如压力,当你受到压力时,体内就会产生皮质醇,它会杀死海马状突起里的脑细胞,而这种大脑侧面脑室壁上的隆起物在处理长期和短期记忆上起主要作用。
因此,压力影响记忆。
还有大脑并不知道你不能做哪些事情,所以需要你告诉它。
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对大脑说话,但是不要提供消极信息,用积极的话代替它。
大脑如同肌肉。
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大脑都是可以训练和加强的。
毫无疑问,不要寻找任何借口。
不要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这只能使大脑老化的速度加快。
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才能有突出表现。
所以你一定要“没事找事”,不要让大脑老闲着。
大脑是需要重复
的。
每一次回顾记忆间隔的时间越短,记忆的效果越好,因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却往往容易忘记。
大脑为我们的记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记忆又建构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人生一切美好的记忆伴随着偶尔的酸楚与痛苦,使我们理解了真善美的真正含义,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的记忆,使我们学会了创造。
脑的潜能是巨大的,记忆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一切都必须由于学习来实现。
最后我要让大家知道大脑喜欢开玩笑。
开心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学到的知识就越多,所以,让自己快乐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