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教学之我见

初中地理教学之我见

初中地理教学之我见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人向来受到人们的尊崇,但一提到地理这门学科,就让地理教师感到头痛郁闷。

一直以来,地理被当作一门“副科”、“小科”而不被学生、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重视。

随着地理学科成绩计入升学总分,即使只有20分,但九减一等于零的升学压力,使该学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彰显。

它才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所以对地理的课堂教学也就象语、数、外等大科一样规范、认真。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要想使学生喜爱地理这门学科,并使该科取得好成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地理老师
(她)才能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你的教学和教诲。

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

这种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上有高低,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曾记得有一年七年级上学期的第一次地理月考,全班45名学生只有三名学生不及格,当我在课堂上把地理试卷评讲完之后,走到一名长像清秀、端庄但成绩不及格名字叫蔡玉的女生面前,面带微笑且温和地伏在她的桌前说了一句话:“这次考不好没关系,有老师作你坚强的后盾,只要努力,相信你今后会有进步的”没想到的是,这位女生曾在她的语文周记本上这样写到:我被地理老师的语言和行为震憾了,没想到老师她既没有批评、讽刺
我,也没有贬低我,而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对待我这位一直以来的差生,我从心底里感到了温暖。

从此她喜欢上了我这位老师,也喜欢上了地理这门课。

可想而知,地理成绩一跃而上,没想到一句话成就了一个学生。

在对待学生方面,我的作法是:好学生即时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我尊重、理解和安慰。

在这种教书育人的理念下,我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是我教过的学生看到我,他们总会涌上来亲切友好地问候,而我所任教班的地理成绩自然位居全市前茅,我曾在老师们面前戏谑道:这就是我的人格魅力。

一个地理教师无论他的地理知识底蕴有多深厚,但是很多地理知识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仍比较吃力。

而多媒体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和视频,就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

这样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时,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不可思议,单纯的依靠语言、挂图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就把这节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理解昼夜长短为什么会有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一个个很难讲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亲自感知、一目了然。

再就是把多媒体技术使用到地理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平时我们在教室里上地理课,一般是只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幅挂图,手段单一、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和枯燥。


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把学生拉到多媒体教室去上地理课,学生感到无比愉悦和欢喜。

他们时刻在关心老师什么时候带他们去多媒体教室,去“身临其境”一番呢!
三、给学生充足的自习时间
就我们学校地理学科来说,每个星期安排两节正课,一节晚自习。

因为课时较少,学生接受水平有差异,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本节地理知识,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来自自习时间。

自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撒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由。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组织者,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介绍、指导学习方法和步骤,要随时地鼓励、动员、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则在自学中持续使用教师介绍的学习方法,摸索、感悟出学习的窍门。

通过长期的磨练,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有的地理知识需要反复记忆和深入思考才能被记住和理解,而自习时间恰能完成该项任务。

每节自习课我都要留上几分钟时间去抽查学生自习的结果,先抽查记忆力好的同学,后抽查记忆力差的同学。

这样记会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没记熟的同学有一种紧迫感,并且当面得到老师的指点和鼓励,起到了良好的识记效果,达到了自习的目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深知“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能找到最好的且适合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