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6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西周武王时,为盛食器或礼器。簋高 24.2厘米,口径21厘米。簋内有铭文8行78 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 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宜侯矢簋
西周早期,盛食器或礼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土。 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重4.35公斤。簋内有铭文 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 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簋铭文是 关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外出打猎,能否遇到野猪、鹿等动物,以及能否将他们猎获。这 块卜甲,出土于安阳花园村东的一个长方形窑穴中。该窑穴长2米, 宽1米,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79片。特别珍贵的是, 这批甲骨以大版的卜甲为主,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这是自 1936年和1937年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 年全国考古的十大新发现。
堇鼎 (1975年北京房山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扁鹊与四诊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扁鹊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扁鹊像 (选自清朝人绘的《先医神像册》)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山西永济清华乡扁鹊庙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妇 科);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 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 者,由扁鹊也。
青铜戈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兵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矛(商代)
云雷纹矛 (商代·苏埠屯出土)
青铜镞(zú)(箭头)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农具和生活用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铜耜
铜犁
商代,农具。江西新干大洲出土。耜长11.5厘米,犁长9.7厘米。
司母戊鼎铸造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有人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如果使用 红陶坩埚,至少需要70个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 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 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 上。由此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是很大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青铜器 ■扁鹊与四诊法 ■甲骨文、金文 ■诗人屈原 ■音乐 ■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曾侯乙墓编钟(复原)
楚商 根据古琴曲《离骚》改编的编钟曲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红陶炼铜坩锅(商代)
铸铜陶范(商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司母戊鼎
司母戊铜鼎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1939年河南 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 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 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器身铸造
鼎耳部分的分铸
庞大的司母戊鼎采用分 铸法,即先用陶范铸造各个 部分,然后再将其装配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青铜器的纹饰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虎纹 夔龙纹
饕餮(tiè)纹 云纹/雷纹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铜人头像
商代,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属于蜀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三星堆·铜兽面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县出土。尊肩上饰三羊首和三长 颈鸟首,器身饰以凸弦纹、夔纹、 饕餮纹、云雷纹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铜鸮尊
商代,盛酒器。1976年在河南安 阳妇好墓出土。当时出土的鸮尊成对 两个,一个高45.9厘米,一个高46.3厘 米。器身饰有蝉纹、夔纹、蟠蛇纹等。 尊口下内壁有妇好二字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方斝(jiǎ ) 商代后期,盛酒器。1990年
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斝高43.4 厘米,腹的四面饰饕餮纹。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角 商代后期,酒器。1990年河
南安阳郭家庄出土。角高21.4厘 米,器上饰以饕餮纹、夔纹、云 雷纹等。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爵
夏代,饮酒器或温酒器,带流长14.5厘 米、高13.5厘米,1984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 遗址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商代青铜器
食器和饮食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鼎
商代后期,炊食器。1994年在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出土。 鼎高53厘米,鼎面饰以饕餮(Tāo tiè)纹。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甲骨文的发现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殷 墟 甲 骨 堆 层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审视中药中, 发现了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刻有文字。他寻根问 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考察, 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于是便发现了商代的 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夏代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提梁卣(yǒu )
商代,盛酒器。1994年在 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出土。卣高 41.5厘米盖、腹和圏足均饰有一 条双身的龙。提梁饰龙纹,两 侧穿系处各饰卷角羊首。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三羊首铜尊 商代,盛酒器。重庆市巫山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农具和生活用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兽面纹假腹盘
商代晚期,盥洗器。1989年江西新干大 洋洲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商代的青铜造型艺术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简介
商代。盛酒器。1938年在湖 南省宁乡市出土。尊高58.3厘米, 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 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 造型奇特,工艺高超,是商代青 铜器的精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早期,炊食器或像征国家权力的重器,河南郑州出土。鼎 高100厘米,重82.55公斤。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代青铜鼎
(盛食器或炊食器,山西灵石县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甲骨文的占卜方法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钻:钻一圆孔。 凿:凿一长槽。长槽上宽下窄。
灼:用火灼过的地方裂成纹路。纹路直且粗的叫墨,纹路是横的 且细的叫坼。 卜:卜事吉凶,主要看纹路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甲骨精选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这块龟的腹甲是1991年10月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属于商 代后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刻辞卜甲,卜甲长19 厘米,宽11.5厘米,其上刻有54个字。刻辞内容是卜问一位贵族
枝”。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1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
2
甲骨就会爆裂,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纹——“卜”形
裂纹。
3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
附近。
4 钻凿卜骨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豕(shǐ)尊
商代晚期,盛酒器。1981年,在湖南湘 潭发现。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尊身饰以 多种花纹。尊的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酒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象尊
商代,盛酒器。1975年在湖南醴(lǐ)陵出土。尊高 22.8厘米,长26.5厘米,重27.7公斤。造型精美,象身布 满鸟纹、兽面纹、虎纹等。是商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
——《史记 ·扁鹊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针灸的针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 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 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瘦弱)不能服药,五 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 难治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乐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编铙
商代后期。打击乐器。 1993年,湖南宁乡出土, 编铙共9件,36.5厘米到53.5厘米高。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乐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兽面纹双面铜鼓
商代,撞击乐器。1976年湖北重阳出土。鼓高75.5厘米, 重92.5公斤,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鼓。
占卜和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占卜时视兆判断吉凶,将所卜之事或结果 刻在甲骨上,所以又称卜辞。一条完整的卜辞 由四部分组成:前辞,记占卜的时间、地点和 占卜者;命辞,即卜问之事;占辞,视兆而定 吉凶;验辞,记占卜后应验结果。占卜的时候, 在修整好的甲骨上钻凿,先挖长槽,再挖、钻 圆穴。龟甲以反面的中缝(又称千里路)为界, 右边,钻在凿之左侧;左边,钻在凿之右侧。 左牛胛骨反面钻在凿之右侧,右牛胛骨反面钻 在凿之左侧,占卜时施灼,灼到背面呈横竖裂 纹,即卜兆。竖直称“兆干”,横向称“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