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手术前和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解答
手术前和手术后病人的护理解答
【护理措施】
3、心血管系统的准备
对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应经内科治疗控制原发病,加强 对心脏功能的监护。心力衰竭病人应在病情控制3-4周后 再考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实施 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严格监护下手术
4、术前适应性训练
术前应指导其练习在床上使用便盆。男性病人学会 在床上使用尿壶。教会病人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 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
2、辅助检查 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便常规和血生化检 查结果,胸部X线、心电图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
3、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良好、不良)
【护理评估】
(三)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手术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易产生不 良的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
1、睡眠形态紊乱 2、语言和行为改变 3、尿频、食欲下降、疲劳和虚弱感,自我修 饰程度下降 4、呼吸脉搏加快,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
⑤能进食者,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
(五)补充营养和水、电解质失衡
2、补液:
不能进食者应从静脉补充体液及营养。
3、记出入液量 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和监测电解 质,以评估水、电解质和营养代谢状况,如有异 常者,给予补充。
(六)指导早期活动
1、优点: 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
(三)加强切口和引流的护理 ,促进愈合
1、管道护理和保持引流通畅 ① 熟知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 ②妥当固定,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 ③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④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压迫或扭曲,必要时采用
负压吸引; ⑤ 保持引流装置无菌,防止污染,引流管皮肤出
口处按无菌技术换药,每天更换引流袋; ⑥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
(二)提供与手术、麻醉及病人配合所需的 相 关知识和准备
1、呼吸系统的准备 有吸烟习惯者,术前戒烟2周。术前练习并掌
握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和排痰等方法,已有呼 吸道感染等疾病者,给予有效的治疗。
【护理措施】
2、消化系统的准备
成人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胃肠道手 术 病人术前1-2日进食少渣食物;非肠道手术病 人一般不限制饮食种类。一般性手术病人,督促 其术前晚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用肥皂水灌 肠。肠道手术病人术前3天开始做好充分的肠道 准备后,方可手术
①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②若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月经来潮延期手术 ③遵医嘱灌肠或插胃管; ④排空膀胱 或留置尿管; ⑤拭去指甲油、口红,取下假牙或 首饰等 ⑥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 ⑦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光片剂药品等; ⑧与手术室人员做好交接;
【护理措施】
(三)维持体液平衡和内环境稳定
(四)维持消化道功能
1、留置胃肠减压管: 应保持胃管通畅,减压有效。
2、鼓励运动: 翻身、床上运动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
3、促肠蠕动: 术后3-4天仍无肠蠕动,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
肛管排气或灌肠。 4、口腔护理:
为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尤其是昏迷病人。口唇干 裂者应涂甘油保护,保持口腔卫生。
术前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及相关并发症,尽量缩短禁食时间 (4)改善肺功能
对伴有肺功能障碍者应注意改善肺功能,伴有急性呼 吸系 统感染的病人,若为择期手术应推迟
【护理评价】
(一)对手术焦虑、恐惧心理是否解除或减轻。 (二)病人是否了解疾病和手术前后配合知识 (三)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调是否纠正。 (五)术前是否获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六)病人未发生感染或感染得以控制 。
(一)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的稳定,保证 病人的安全
1、迎接病人:接好引流管,少搬动,避免发生 体位性低血 压和引流管
脱落。
2、安置卧位 :根据麻醉、手术方式安置病人的卧位。
(1) 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应平卧,头偏向一侧。 (2)腰麻:病人应去枕平卧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渗致头痛 (3)颈、胸手术:采用高半坐位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 (4)休克:下肢抬高15-20度,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度的体位 (5)脊柱或臀部:可取俯卧位或仰卧位。 (6)腹部手术:多釆用低半坐位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
(五)补充营养和水、电解质失衡
1、禁食与进食:
①非腹部手术、局麻和小手术,术后即可进食。 ②椎管内麻醉手术后6小时可根据病人需要而 进饮食。 ③ 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 先给流质,以后改为半流或普食。
(五)补充营养和水、电解质失衡
④腹部手术及胃肠道手术后,术后禁食24~48小时, 第3~4日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 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饮食,第5 ~6日进食半流饮食,一般 在第7-9日可改为软食,10~12天开始进普食。
(5)肢体功能 了解感知觉恢复情况和四肢活动度、皮肤的温度和色泽。
【护理评估】
(三)并发症
评估有无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切口裂开 及 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因 素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关心手术结果和预后,产生焦虑忧郁,甚至 消极和悲观失望。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一)低效性呼吸型态 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改善
方法。
(三)加强切口和引流的护理 ,促进愈合
2、观察手术切口: ①了解愈合过程相关知识,做好观察记录 ②及时发现异常 ③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④对烦躁、昏迷及不合作患儿,适当使用约束带
手术切口分类(清洁Ⅰ、可能污染Ⅱ、污染Ⅲ) ①切口愈合分级(甲级、乙级、丙级愈合) ②切口拆线时间
头、面及颈部术后4-5日拆线,下腹、会阴部术后6-7 日拆线,胸部、上腹、背部和臀部术后7-9日拆线,四 肢术后10-12日拆线,减张线术后14日拆线。
对因大量呕吐或失血,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或休克者应予及时纠正。口服或静脉途径合理输液或补充 电解质。
(四)促进病人休息 (1)解除病人的不适
(2)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3)对睡眠形态明显紊乱者给予镇静药物
【护理措施】
(五)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合理应用抗生素 (2)减轻胃肠道水肿(幽门梗阻病人2-3天用温盐水洗胃) (3)控制血糖
【护理措施】
5、皮肤准备
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术前一日督促病人剪 短指甲、理发、沐浴、 更衣。备皮时注意保暖、动作轻巧, 防止损伤表皮,腹部手术要注意清洁脐部。备皮时间以术 前2小时为宜,超过24小时因重新准备。
6、改善和维持肝肾功能
术前做好各项肝肾功能检查,了解肝肾功能损害程度。 营养不良、腹水或黄疸的病人,除急诊外,一般不宜手术。
(二)有液体不足危险 水电解质得以维持
(三)舒适度改变
病人无术后不适,能得以休息
(四)营养失调
术后营养得以维持和改善
(五)活动无耐力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
(六)知识缺乏
懂术后康复知识配合治疗护理
(七)焦虑恐惧
病人情绪稳定
(八)潜在并发症
无并发症发生或发生后及时发
现和治疗
【护理措施】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康少英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 创伤、麻醉及疾病本身的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 内分泌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 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手 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故围手术期护
理极为重要。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一)手术前期: 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至将病人送至手术台这一时期
2、 切口感染 原因:
①手术操作无菌不严;②术中止血不彻底,缝 合技术不正确,切口内遗有血肿、死腔、异物等; ③营养差或合并糖尿病、肥胖等致切口愈合不良, 增加切口感染机会。
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切口愈合,防止压疮 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2、原则:
早期活动,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 3、注意:
但有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极度 衰弱等情况或四肢关节手术需限制活动的病人, 则不应强调早期活动。
(七)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术后出血 原因:
①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②术 后结扎线松脱;③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④ 凝血机制障碍等。 表现:分外出血和内出血 处理:预防、镇静、加压包扎、止血药、补液输血、 再手术探查
(二)处理术后不适,增进病人舒适
4、尿潴留护理
多为麻醉、不习惯床上排尿及切口疼痛所致 处理: ①安慰、鼓励病人,焦虑、紧张 ② 改变体位;诱导排尿 ③下腹部热敷、按摩、肌注氨甲酰胆碱;
④无效时,行导尿术。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
(二)处理术后不适,增进病人舒适
5、发热护理
是术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 人的体温可略升高,0.5-1度,一般不超过38度,称之为手 术热。术后1-2日恢复正常。术后3-6日的发热或体温已恢 复正常后再度发热,则要警惕感染的的可能。 处理: (1)应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 (2)结合病史作相应检查,如血培养、B超等
(二)护理重点: 评估和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给
予病人有关手术的心理支持,指导适应术后变化的训练。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年龄、相关病史及既往健康状况 、手术
史 、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初步判断其手术耐受 性
(二)身体状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
1、 各系统状况 和高危因素(营养状况 、体液平衡状况 、 有无感染、重要器官功 能 )
【护理措施】
7、纠正异常的出凝血功能
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必 要时监测有关凝血因子。根据情况输血。
8、饮食和休息
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和范围,加强饮食指导,鼓 励 其多摄入营养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督促病人劳逸结合, 减少明显的体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