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四课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四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课题:谨课节:第二十四课【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接下来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谨”:“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就是告诉我们,走路的时候步履很从容、很镇定;站的时候,要站得很庄重、很端庄;作揖行礼的时候,要把身子躬下去,九十度鞠躬,代表很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就是告诉我们进出门的时候,我们的脚一定不可以踩在门槛上——“勿践阈”。

而且,也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站着。

那样身体会歪到一旁,很没有礼貌,很没有家教,所以要注意。

“勿箕踞,勿摇髀”呢?就是我们蹲下或坐下的时候,我们的腿和脚都不要分开很大,然后坐在那里的时候,也不要晃腿,这样显得心浮气躁。

所以我们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体现我们有良好的素质,能够体现我们的良好的家教。

我们看这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勿”字,这个“勿”就是“一定不可以”、“一定不要”,一定要注意。

这个“阈”呢?是指门槛,“勿践阈”,不要踩在门槛上。

这个“勿箕踞”,这个“箕”,是指簸箕,就像我们这个筛米,除去米上的那个糠和皮,那种工具,它的形状有点像我们的撮子,然后它的这个形状,有点像八字形,开口是比较大的。

也是提醒我们蹲坐的时候,我们的腿脚,不要分开很大,要注意自己的行仪。

这个“踞”,是指蹲坐;这个“髀”,是指腿、大腿股。

你看,这是一些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坐呀,走啊,怎么样的一个行仪,提醒我们时时要检点自己的、规范自己的这种行为。

好。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张九龄,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他平时就很喜欢服饰整洁,然后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

那每当朝廷上有这个重要的朝会的时候,他在众人当中都很显眼,就连皇上也夸赞他举止、仪态,非常地庄重。

我们看,我们同一位衣着整洁,然后行仪得体大方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感觉很舒服?如沐春风,我们不由得也想像他那样去做。

那假如同一个很不讲卫生,衣衫不整、很没有威仪的人在一起,你会有什么感受啊?什么感受?好,请你来说。

(别扭。

)很别扭、很不舒服,是不是?好,请坐。

的确是这样,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的举止、言动、威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要做到什么呢?“一切言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预备,齐。

(一切言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仪,都要很从容、很安详,动作要缓一点儿,你不要太急、太快了。

你看,往往因为我们的行为如果太匆忙,事前的准备不够,就会很着急。

然后,就会慌乱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过失,对不对?十差九错,就是因为慌张。

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就要培养自己这种从容镇定的心态,举止要安详。

我们先来看“步从容”,行走的时候要从容、端庄、镇定、安详。

《常礼举要》也有告诉我们:“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

”这就告诉我们,走路的时候你要怎么样?你要注意,我们的目光,都不是那种流离的,而应目视前方,然后挺胸、抬头,这样就很从容。

那么,像有的同学他在学校教室里或者走廊里,或者是操场上,又跑又跳,然后慌慌张张,这样就很可能会把同学撞倒。

那撞倒同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啊?好,请你来说。

(会受伤。

)同学受伤。

同学受伤,那你说撞他的那个同学,是不是心里也会很担心呢?也会很后悔,而且他的父母也会为他担忧,因为“身有伤,贻亲忧”。

好,请坐。

其实双方的家长,都会为这种事件很难过,谁都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所以我们无论在哪里,你的行走、一抬手、一举足,你就是在行孝。

你走得镇定、从容,首先是培养了自己的这个安详的心态。

你让自己很平稳,同时也是在为别人着想。

不要慌慌张张,犯下一些甚至是无法挽回的过失,这样就不好,造成人生中自己或者他人的遗憾。

所以,要谨慎言行。

那么“立端正”呢?站的时候要端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站的时候应该是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前方,精神很饱满。

绝对不可以弯腰驼背,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什么啊?我们少年儿童的这种朝气蓬勃的气象。

其实我们站得端正,也是能够表现我们内心的一个状态。

我们站得很端正,我们的心,就不会很散漫,你的浩然正气就油然而发。

那也能体现我们这种礼仪风范,你有很好的家庭的教育,你能够无论走到哪里,人家就能感受到你的父母一定是怎么样?对儿女都有很好的教导,都有很好的规范。

还有呢?站姿端正,也是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你看像现在很多人,可能小学没毕业就驼背了。

还有的人,早早地就长了骨刺,经常的腰酸背痛,但这往往就是因为不良的站姿、坐姿所引起,所以不可不慎。

那么“揖深圆,拜恭敬”,每每讲到这里,我就想起在我们学校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一来到学校,见到老师首先是问好、行鞠躬礼。

有一个孩子,他每次见到老师都是这样做,毕恭毕敬,而且他回到家之后,对所有的长辈乃至于教过他的老师,他都是这种礼仪的风范:向老师问好,行九十度鞠躬礼。

然后,他的班级老师就很赞赏他这种礼貌的行为,并且对班级所有同学说:“这个同学特别有礼貌,因为他有学《弟子规》;他也给我们所有同学做出了好榜样,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同学学习。

”你看,这位同学他这一种行仪,他不需要讲什么,他做出来了,他就可以影响他的班级的这种风气。

然后,长辈们见到这个孩子也很欢喜,为什么啊?一看这个孩子就很谦卑受教,这么有礼貌,那长者都想去照顾他、关心他、帮助他。

然后人们看到他这么有礼貌,怎么样?就会表扬他的父母,赞叹他的父母,说他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好。

你看我们这样的对人恭敬有礼,就会给我们的父母增光。

我们学校有一位大哥哥。

他是大学生,那在他参加研究生面试的时候,有一个情景他是至今难忘,也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他也有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因为参加这样的研究生面试,需要穿正装。

他们也有要求,要穿西装,然后打领带,鞋子要很干净。

那他的确是这样的一种着装,然后步履从容地走进了面试厅,做到了“步从容,立端正”。

因为他也有学到,“揖深圆,拜恭敬”。

在面试开始的时候,他首先是向在座的所有的考官、老师们问好,然后行九十度鞠躬礼,这个礼行下去,心里默数三个数才起身,起身的动作比较和缓,从他这个动作当中,就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对老师的这份恭敬心。

在这个面试结束的时候,主考官非常的欢喜,然后就说:“这位同学,我看可以通过,你们看怎么样?”结果在场的其他老师们也说:“蛮好的,非常好。

”他就顺利地通过了面试的这个考试。

其实,他的一举一动,他的这个鞠躬礼,给在场所有的老师是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在他之前、在他之后,参加面试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身着正装,也没有一个人行鞠躬礼,而他却做了,做得如此恭敬。

那老师问大家,这位大哥哥他为什么会这么顺利地被录取呀?为什么?请你来说。

(因为他有一份恭敬心。

)他有一份恭敬心。

好,掌声鼓励。

好,请坐。

还有吗?好,请你来说。

(“步从容,立端正”,他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家都很羡慕他,就让他顺利地通过了。

)羡慕他什么?羡慕他有良好的家教,是不是?而且,觉得这样的孩子很谦卑,所以他有恭敬老师的这份心。

他的行持,又这么样懂得进退,行持有度。

那现在这样的孩子也是硕果仅存的,所以老师们也有这一份欢喜心。

好,掌声鼓励。

好,请坐。

还有吗?好,后面的同学。

(因为他对各个考官很尊重。

)尊重心,尊重老师的心,是不是?好,掌声鼓励。

好,前面同学。

(因为他的行仪很端庄。

)很端庄。

好,首先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就是你的衣着、你的行持,这是第一印象。

好,掌声鼓励。

好,请坐。

而且这位大哥哥,他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之后,他是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希望让爸爸妈妈很欢喜、很欣慰。

你看,一个人他有这份孝心,他又有这份恭敬心,所以他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很多贵人来帮助他。

那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人生也像这位大哥哥一样啊?希望,是吧?那我们现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的坐姿,你的威仪,你上课听讲的态度,从这里开始培养恭敬心。

其实,礼貌就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

当我们行持都很有威仪的时候,就是在尊重自己,也是在礼敬他人。

礼敬他人呢?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像我们参加这个祭祀活动,也有这个行礼,或者祭拜。

做的时候,都是应该发自内心的真诚、恭敬。

对长者、对老师、对父母,这种鞠躬礼,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恭敬。

你说你的行为、举止,能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心?一定能!你看,行礼的时候“揖深圆,拜恭敬”。

我们要九十度鞠躬礼,而且行下礼之后,起身的动作要不急不缓,如果太快了,就显得太急躁,就有失恭敬;而且目光要对视着对方的目光,你的眼神不可以流离,然后讲话的语调、声音非常恭敬;再有,如果你行下礼之后,人家给你还礼,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马上扶他起来。

)当然,这都是出自我们礼貌待人的这种礼节。

我们可以站在那里,眼睛看着对方,然后等待对方起身之后,目光还要跟他对视一下,这个时候你绝对不可以先走开,一定要学会等待,这就是一种礼貌的态度。

然后对方如果是长者,他会给我们一个示意,是吧?点点头,或者微笑一下,示意我们一下,我们才可以离开。

你看,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到。

那透过你这些细节的动作,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素质了,感受到你的这份恭敬了。

像我们每次课来到教室的时候,也会向老师问好、行礼。

向老师问候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细节。

首先,走进教室,你是“步从容,立端正”。

你的正面,面向老师,要正面面向老师;当然你来上《弟子规》课,应该是怀着一种恭敬心、欢喜心,是不是?所以你的面部表情应该是比较喜悦的,然后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很恭敬地说:“老师好!”话音落下之后,再行九十度鞠躬礼。

行礼的时候,我们双手是平放在腿的两侧,然后行礼的过程中,这个双手不要滑落下来,心里也是默数三个数,然后缓缓起身,再看着老师。

那老师会给你还礼,老师还礼的时候,你就应该很恭敬地站在那里等候,眼睛还是看着老师。

等老师起身之后,和老师对视一下目光,你的恭敬心就透过你的目光传达出来。

老师也会点头,微笑着示意你回座位。

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很轻缓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好,下面我也请一位同学,跟老师来做一下这个问候的示范。

看看,我们要注意“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好,哪位同学自告奋勇?(老师好!)你好!好,请回座位。

好,掌声鼓励。

再请一位同学,男生。

(老师好!)你好!好,请回座位。

好,掌声鼓励。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也做了这样的示范,都有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透过他们的行仪,老师感受到了学生对老师的那份尊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