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安然谈高考作文写作体会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孟安然谈高考作文写作体会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孟安然谈高考作文写作体会
一篇作文,两个多月,三家报纸,让我这个普通高考生初尝一夜成名的百般滋味。

《朽叶的栀子花》先得高考阅卷老师青睐,后获坊间欣赏。

半个多月时间,小城知名论坛关注满分作文点击率一度达到15万人次,不少人探寻满分作文速成秘籍。

虽然我平时习作常得老师赞赏,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作文大赛获奖,但满分对我来讲也是可遇不可求。

至于应试作文,涂鸦近十年,多少有些体悟。

留神材料
今年高考的新材料作文与往年的命题或话题有所不同,在我看来,更加强调对材料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偏题、切题还是正中靶心,一方面看个人境界,这在于阅读积累、思考情趣,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量的训练。

高三阶段,盐中语文周练都会有作文的随堂练习,老师评讲作文总会从材料本身开始剖析,一再告诫我们读材料时要圈画出关键词,但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

比如这次高考作文核心在于青春,朽,不朽。

考试作文材料如同“镣铐”,你必须带着它跳舞。

我原先也不屑这种约束,信马由缰作文,犯过偏题失误,但后来我发现认真对待命题材料,既是对出题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能力的相信。

同时,留神不同材料里相似立意下,一文两用。

比如《朽叶的栀子花》脱骨于我的另一篇《如花女子》的旧作。

同样的素材,原¬先材料“人人皆可为尧舜”,后文我重点着笔于女人不拘于平凡的锅贴,女人花颜不再,优雅依然入骨,孕育不凡的精气。

挑水担柴皆圣法,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到无风流处也风流。

建议平时习作,可以尝试顺应材料,灵活增减加工过往素材。

留心文体
高三作文,我爱吐槽,议论文体写得得心应手,轰过无数热点事件,偶尔轰累了会换写几篇文艺范的记叙文。

今年高考读完材料,我觉得写议论文的估计又是浩浩荡荡的一片,立意上太容易撞车,挖深也需功夫。

与此同时,记叙文体我恰有栀子花与女人的素材,也算让人眼前一亮,于是便一气呵成。

倘若,记叙与议论两种文体都有实力,尽量不要挤一条道。

如此,在考场上也算给自己多留了点选择的空间。

当然,你若一种文体运用极为娴熟,而另一种实在提不上半点兴趣,那也不必勉强。

毕竟每年的各省高分范文里还未曾出现只有一种文体独霸天下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写作功力。

留意亮点
作文提亮其实不难,一句有味道的诗,一个震撼人的标题或是一个别致的素材。

高三全市模考,有个同学写“换个角度看问题”,很普通的题材,但她的标题起得极好——《照破山河万朵》,此句出自白云禅师讲佛家顿悟,让那些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时沦为暗淡。

亮点需要积累,在于静读慎思,静水览照万物。

通俗讲就是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这得下苦功,无法速成。

依网友而言,《朽叶的栀子花》开篇主题句有建筑、有动感、有心情,自然而大气地建立起了贯彻整篇文章的“深邃而明媚的生命氛围”;收尾句里的“柔软”用得精妙,仿佛是洞彻那生命真谛后,又轻轻淡然地一收,让阅读者猝然之间体会到“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


好的记叙文素材来自生活,好的议论文材料来源却很广泛。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建议备几本便笺,分门别类摘抄¬日常阅读以及练习中遇到的素材。

如果你已忙于学业无暇阅读大部头的书,不妨抽空看看《南方周末》,有热点、有深度、有话题。

留情生活
写作文是否可以变成一件让你愉悦的事,关键在于你能否准确而又巧妙地表达真情实感。

如同烹饪,新鲜的材料,遇上高超的厨师可以创造出美妙。

一般而言,小品散文,大多流俗,或漂浮空洞,或生涩难懂。

依网友之见,《朽叶的栀子花》胜在有生活、有情趣,立意境界高远,行文明锐自然,文字雅而不浮,意像丰实鲜活。

这不乏溢美之词,但私以为《朽叶的栀子花》也勉强算得上一碗“心灵鸡汤”吧。

材料与技巧固然重要,却比不上作者自我的审美情趣。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内心的丰富在于阅读,也在于生活。

“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好作文同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