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
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
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
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
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景颇族
3、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
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
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