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和(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决断子系统又叫中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

(√)
2、公共决策多数规则虽然大幅度降低了决策成本,但可能出现“多数剥削少数”和“周期多数”等弊端。

(√)
3、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等程序。

(√)
4、公共政策自上而上的研究路径关注的是具体的执行结构或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

(×)
5、经济手段是政策执行的最基本手段。

(×)
6、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
7、政策终止所需付出的高昂成本是影响政策终止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
8、从价值分析来看,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

(√)
9、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
10、公共政策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彼此独立,相互之间无影响。

(×)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决策体制
2、政策方案规划
3、政策执行手段
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2、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

六、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政策执行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2、试述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