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我们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构建数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辅之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合适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可达到掌握的程度。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在目标的导学下开展例外程度、例外方式的学习活动,有用解决统一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将反馈矫正与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帮助,使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人人都品尝到胜利的怡悦。

2.课堂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凿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的落实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利用情感等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向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认知活动,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例外的发展。

二、“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我们把“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复习铺垫,激趣明标”“导学施标,导练达标”“当堂检测,反馈矫正”三个环节,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为例,详尽说明这一操作程序。

1.复习铺垫,激趣明标
课堂教学中,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相关的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并对个别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在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及时引入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前,教师可设计以下的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算出它们的面积。

(单位:厘米)
【补充说明:①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②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③三角形的底边长20厘米,高为10厘米。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通过这两题的复习,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图略),并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想知道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如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可以运用已学过的哪些知识和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更会学习。

2.导学施标,导练达标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广博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给予评价、矫正,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采用下面几个步骤。

(1)自主探索。

学生带着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进行探索。

如有的学生通过剪拼,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割补,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有的学生通过分合,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障碍或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再思考、再分析、再探索。

(2)合作讨论。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和例外的推导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正迁移。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使全体学生都能品尝到胜利的怡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达标训练。

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多样化的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选编的习题要突出重点,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练习。

3.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这一环节的实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先选取主要问题进行评价、纠正,使学生获得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或学生之间的相互分析来解决。

同时,对已达标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辅导未达标的学生或给予更高的目标让其达到,从而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课堂教学中,形成性的目标合宜设置过多,习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难易程度合适。

大凡由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一份测试题让学生限时完成,然后公布答案,统计结果。

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可设计以下一组测试题。

(1)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与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

这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如鱼得水,因为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在“目标导学”下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较低,面对“目标导学”有点力不从心。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顾及不到后进生,那我们的教学仍旧是失败的。

因此,在“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全员参与思考的目的,从而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总之,对“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因此,运用“目标导学”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既能优化教学环节,又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适时引导调和统一,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杜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