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危险作业管理规定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人身与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本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的危险作业范围主要包括:爆破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带电作业、大型设备设施吊装作业、在禁火区内或忌火器物进行明火或易燃作业、拆除工程、悬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水上水下作业以及符合本定义的其他作业。
第二节危险作业的识别与预控管理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全周期可能存在的危险作业进行识别,建立《危险作业清单》。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进展,对将要进行的危险作业提前进行预控管理,编制并审核审批危险作业安全专项方案和《危险作业安全监护卡》。
《危险作业监护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护人的主要职责,具体做到“八个到位”:风险识别到位、作业申请审批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劳动保护到位、安全质量到位、现场监护到位、行使权利到位、清理现场到位;
(二)监护人主要确认内容:人员准备、资料准备、现场准备、现场作业及其他方面。
第三节危险作业的资质与身体条件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选择具备以下条件的作业人员从事危险作业:
(一)经专项培训合格;属于特种作业的,应持证上岗;
(二)应年满18岁,身体状况良好。
患有作业禁忌症、生理缺陷的人员不宜从事危险作业;
(三)饮酒后、精神不振时不得从事危险作业。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选择的危险作业监护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及施工经验,熟知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二)应当经过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监护资格,并掌握监护职责和权限;
(三)应当掌握被监护对象的作业内容、作业范围和危险作业安全专项方案,能够掌握危险作业的主要危险点,并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援技能。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在作业前与委托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选择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后,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危险作业安全专项方案的安全技术交底,对监护人进行安全监护的培训,向作业人员和危险作业临近区域人员说明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第四节危险作业许可审批
第十条在危险作业前,从事作业部门(以下称“申请人”)应填写《危险作业许可证》,申请办理危险作业许可审批手续。
《危险作业许可证》的内容应包括:作业部门、作业人员(人员资质与身体状况)、现场监护人、作业地点、作业日期(起止时间)、作业内容、风险评估与检测情况、作业前准备情况、作业使用的设备设施情况、安全措施与应急措施等。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与专业技术部门负责《危险作业许可》的审核,再报送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必要时,还应当组织申请人和相关方到现场审查合格后,再进行危险作业的审核审批。
未经审查批准的,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危险作业。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同时将经审核审批的《危险作业许可证》和相应的《安全监护卡》交给监护人。
第五节危险作业的实施与监护
第十三条《危险作业许可证》办理完成后,实施作业前,应按照危险作业许可审批的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告知危险作业临近区域人员,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安排现场监护人到位,由监护人与申请共同确认现场作
业条件符合安全作业要求后,方可实施危险作业。
第十五条实施危险作业时,应当按照危险作业安全专项方案和危险作业许可审批的要求进行作业。
第十六条监护人应当按职责与权限要求对危险作业实行全过程监护,作业过程中不应擅自离开现场,也不应在作业期间兼职其他工作或者直接参与危险作业。
监护人当发现现场作业与危险作业许可审批要求不相符,或者安全措施不落实,或者出现违章作业的,监护人有权制止作业;当出现紧急事件时,有权下令停止作业,指挥作业人员撤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向有关领导报告。
监护人因故需离开作业现场的,应及时向申请人和审批人报告,履行监护人变更手续,监护人离开期间应停止危险作业。
审核审批人应当重新指定一名监护人到位;监护双方完成交接手续,重新确认现场作业条件符合安全作业要求后,方可重新实施危险作业。
第十七条对于违章指挥和未经许可审批的危险作业,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第十八条危险作业实施过程中,出现有下列任意一种情况时,《危险作业许可证》视为无效,应及时取消:
(一)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安全措施无法有效控制时;
(二)作业许可审批规定的作业内容发生改变时;
(三)实际作业与规范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时;
(四)主要作业人员发生变化时;
(五)现场作业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
(六)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及生命的违章行为时;
(七)发生险情需要撤离时。
第六节危险作业许可期限与延期
第十九条《危险作业许可证》有时效限制,有效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超过时效必须重新办理。
第二十条《危险作业许可证》需要延期的,应经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确认期限和延期次数,经审核审批合格后,方可重新作业。
延期只适用于安全措施有效、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
第七节危险作业关闭
第二十一条当作业完成后,申请人与监护人确认现场没有遗留任何安全隐患、作业人员撤出、现场已恢复到正常状态,并验收合格后,方可停止或关闭作业。
监护人收回《危险作业许可证》。
第八节附则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危险作业档案。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