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长寿文集孝敬父母,长寿文集馆友“之之之”:您好!您的文章“孝敬父母,长寿文集”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1年11月4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养生”下“健康知识”类别的精华区。
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百岁老人长寿诗百岁老人们作的长寿诗,既是百岁老人自我保健,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老人健康生活的座右铭。
读来既能解惑释疑,亦可修身养性,对老年朋友很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李宗仁的夫人李秀文,到了百岁之时,仍然身体健康。
精力充沛。
她有一首养生诗,道出了她的长寿之道:“吃饭留三口,饭后百步走。
睡眠不蒙首。
活到九十九。
”李秀文在平日生活中注意饭食起居养生,她健康长寿地活了102岁。
享寿101岁的国民党元老张群。
自编了一首讲养生之道的《不老歌》,在台湾流传广泛:“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这首诗是张群的养生指南,他平时就是按照这首《不老歌》去身体力行的,所以能健康长寿。
著名教育家陈椿在110岁时,还为出版社撰写《人生一百二十岁》一书稿。
他曾写过一首格言式诗:“穿衣三分冷,吃饭留点饥。
食前汤一碗,饭后果半斤。
住房宜整洁,光气常畅通。
长行毋急走,安步可当车。
夜里睡忌迟,晨间起又早。
不论得与失,一日三呵呵。
俗嗜虽尽除,一心存善良。
灵神得慰安,长生乃足羡。
”这首诗从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养生等诸多方面,总结了老人自身的养生经验与体会。
104岁的著名生物学家陈纳逊生前是江苏省“十佳健康老人”。
他的长寿歌诀,写成四言诗体,读来亲切随和。
诗日:“思想开朗,积极乐观;凡事忍耐,心情宽容;药物抗衰,预防疾病;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加强按摩,血脉畅通;适当锻炼,增加体质;重视环境,预防意外;不计名利,诚恳待人;脑足并用,老而不衰。
”105岁的辛亥老人喻育之早年曾积极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武昌起义立下功绩。
他曾给友人写过一首有关他自己的养生诗,颇有生活哲理:“夙兴跑,夜寐早。
晨半饱,晚餐少。
读读书,看看报。
常笑笑,莫烦恼。
勤为宝,恒常要。
忙到老,乃寿考。
”喻育之的养生诗,从早写到晚,看似日常生活,却颇含养生之道。
他的养生诗也名为《长寿三字经》,读来有如“顺口溜”一般,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脱口而出,通俗易懂且易记。
110岁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曾写过一首养生长寿诗:“起居体格不相同,医药养身各有从。
长寿来源统一处,无忧无虑坐春风。
”苏老的诗告诉我们,保健养生要根据各人不同的身体素质,以及不同的病情,给予区别对待,不可千篇一律,不能盲目跟从。
关键的一条是要心情开朗。
无忧无虑,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
袁晓园是当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她虽寿已超百,但仍身体康健,思维敏捷,双目有神,精力充沛,所以人称“中华奇女子”。
她说,我的长寿诀窍就是“作画写诗,做一个平常人”。
她认为,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平常人,过平常人的生活,这样才能安定。
在饮食上,除了辛辣的东西不吃外,从来都不挑食。
她主张生活要顺其自然,不要循规蹈矩。
她在诗中写道:“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顺其自然到百年。
”这便是她的养生思想。
著名红学先驱、诗人、小说家俞平伯,他一生坎坷。
却不悲不戚,吃着粗粮淡菜,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他从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和负担。
晚年,仍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座右铭,每天从事研究和写作。
在自我保健上,他曾经写过一首《养生歌谣》:“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
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
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
风烛残年成过去。
精神百倍腾云霄。
”96岁的诗人臧克家先生积60年经验,写了四句健身的歌诀:“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
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
”诗中告诉人们,只要思想的主心骨牢固了,愉快的情绪饱满了,加上有节奏的脑体运动调剂,营养供应充足,患病时及时以药制之。
何愁无健康之体,如此又岂不“快哉”。
+++++++++++++++++++++++++++++++++++++++++++++++++简单者寿世界著名的长寿区如巴基斯坦罕萨村、俄罗斯高加索柏格维奇村、厄瓜多尔维加班巴村,都属该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满足于过着知足常乐的简单的农耕生活,而这就是他们普遍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长寿地区有:广西巴马、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四川乐山、辽宁兴隆、新疆和田。
它们全都是该省区的经济落后地区或一般地区。
人们长寿的最重要的奥秘也就在于活得简单,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也就不会“活得真累”。
从职业上看,全世界公认的长寿者最多的职业是牧羊人:牧羊人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天天放声高歌,除了放好羊、过好日子什么都不想。
我国最长寿的职业过去一致公认的是和尚、道士这类“出家人”,而最短命的却是皇帝。
“出家人”崇奉的是四大皆空,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故大多长寿。
而皇帝物质条件极佳,但他们大多一辈子纵情酒色、工于心计、颇为世故,故大多成为短命鬼。
再看看我国精英人士中的长寿者:马寅初因主张控制人口,当年被“全国共讨之”,有人跑来告诉他:你北大校长的职务被撤消了!他只是“哦”了一声。
20多年后,又有人跑来告诉他:你的问题“平反”了,北大校长的职务也恢复了(因已退休故被任命为北大名誉校长)!他也只是“哦”了一声。
他淡泊名利,活得简单。
再看冰心,上世纪50年代她丈夫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她亦未能幸免,70多岁的老人了还被批斗和打扫厕所“劳动改造”,但她却认为:“社会虽然复杂,只要我们内心简单点就行了”,她有些稿费积蓄却认为是累赘,生前把它全捐给了社会才心安理得。
像马寅初、冰心这样的精英人物,却具有如此单纯的内心世界,过着如此简单的生活,所以尽管他们命运坎坷、有过大起大落,但他们却都是长命百岁的“世纪老人”。
世上健康长寿之人,大多活得简单,简单者寿。
做简单的人,过简单的生活,不是愚蠢,实乃一种福气,因为它增加了健康长寿的几率。
++++++++++++++++++++++++++++++++++++++++++喝茶吃茶延年益寿贵州普定县化处镇张家村的李友珍老人今年整整103岁了,90多年前,老人逃荒来到张家村,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染”上了喝茶吃茶的习惯。
到了后来,老人甚至开始用茶当菜泡饭吃。
没有茶,她就吃不下饭。
她离不开茶,只要有了茶喝,她从不会口干舌燥,而且口也不会苦,胸口也不会热乎乎的难受。
与老人聊天时,记者发现,老人虽然满脸皱纹,但牙齿尚在,视力很好,记忆力也很好,思路清晰。
令人称奇的是,老人的头发只是白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头发还是黑黑的。
化处镇党政办主任张健讲,在化处镇,像李友珍这样的长寿老人还有很多。
镇里35个村(居委会)中,目前100岁以上的有15人,90岁以上的有230人,80岁以上的有1112人。
化处镇为何会有这么多寿星?张健认为,这与这些寿星饮茶吃茶有极大关系。
张健说,在李友珍老人生活的化处镇,是朵贝茶的故乡,老百姓祖祖辈辈都有饮茶的习惯。
平常的庄户人家,都喜欢把熬煮的茶水泡着饭吃。
而且,当地百姓还喜欢用茶叶当菜吃火锅。
有关专家指出,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18倍以上。
此外,茶叶本身属于粗纤维,因此茶叶中的许多有益物质易于人体吸收。
++++++++++++++++++++++++++++++++++++++++++++心理学家谈长寿美国加州心理学教授弗霍华德和莱斯莉对1500名上世纪初出生的儿童,进行长达80年的跟踪调查,总结出长寿的几个因素:“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
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
不要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
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命更短。
爱操心不是坏事。
当你为某件事担忧时,自然会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制订相应的预案。
这时候,操心就是有益无害的。
单身也能长寿。
“结婚使人长寿”只适用于那些婚姻生活美满的人。
糟糕的婚姻则会折寿。
保持稳定的单身生活也有利于延年益寿。
防止过度乐观。
如果讨厌健身,那就干脆不健身。
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20多岁时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
不要过早退休。
持续工作的老人比那些早早退休的人活得更开心、更长寿。
++++++++++++++++++++++++++++++++++++++++++长寿国的健康新理念追着太阳的人活得长在日本,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画家命长,作家命短。
画家为了上色时看清楚,通常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工作,尤其过去缺乏照明工具,非得这么做不可。
可是对作家来说,只要看得见字就可以做事,夜晚依赖昏暗的照明,刺激着眼睛继续写下去。
一句话总结,就是画家的生活追着太阳,而作家却躲着太阳,追着太阳的人比躲着太阳的人活得长。
体温低百病生50年前,日本人的体温平均值是36.89度,现在平均值高一些的不过36.2~36.3度,大部分都只有35度多。
人类平均体温应该是36.5度,但能达到这一体温的人相当少了。
体温下降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症。
水遇冷会结冰,一切物质遇冷后都会硬化。
而且,体温下降会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源的燃烧,还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燃烧和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人体40%以上热量是由肌肉产生的。
以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运动,现代文明下的人们已经很少进行体力劳动了。
运动或体力劳动后稍微出一点汗,就会让体温上升1度。
而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
如果能做到“一日一出汗”就不容易得病。
++++++++++++++++++++++++++++++++++++++++++++++ ++++++如何活到100岁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家老龄化研究院合作找到三个人口统计学信息确切的长寿地区:意大利撒丁岛、日本冲绳、美国罗马琳达地区,分析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总结出4个健康长寿元素:体力劳动这三个地区居民都“不运动”。
这似乎与我们倡导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大相径庭。
但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体力劳动,而这恰是让其受益终生的锻炼。
比如,撒丁岛人居住在垂直的房屋里,每天都上下楼梯。
他们有自己的花园。
做打扫工作和做蛋糕都是自己动手。
这些体力劳动燃烧的热量和在跑步机上消耗的一样。
他们最享受步行,这被认为是防止认知降低的唯一方法。
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做家务能够很好地协调手、眼、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有计划的生活这些长寿地区的人们明确地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因此每个人都不慌不忙。
研究表明,匆忙或压力引发的炎症反应,与老年痴呆症和心血管病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