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内容提要: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美育的渗透,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认为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从:“创设情境,感受美→品词析句,鉴赏美→延伸拓展,创造美”的途径来实现美育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审美情趣主观能动性感受鉴赏创造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总是只注重于教学中知识和教育的属性,忽略同样融于每堂课中的美的属性。

事实上,教师优雅的仪表,诚挚的表扬,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以及课文内容中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等,都会使学生产生美好的审美心境,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美育的渗透。

但如何实现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大致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美。

如《海底世界》一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神秘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过渡句,并围绕着过渡句展开讨论。

由此,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文录像,并配上我的解说。

学生欣赏之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

此时,我抓住机会,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听后非常踊跃。

有的说:“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啊!”有的说:“海底世界那么优美,我真想去看看。

”有的说:“我想当位科学家,去研究海底世界更神秘的东西。

”……最后,我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和谐的音乐声中,美美的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品词析句,鉴赏美
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反复推敲、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最后一节时,学生一读,就感受到诗人对国旗卫士的赞美。

但是,我要求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语言,让学生找出作者为什么这样高度的赞美他们?学生经过认真的研读,激起很深的情感体验。

如:“为了国旗同太阳一同升起,他们查一年365天日出、日落的时间,编排‘升降国旗时刻表’”。

多么认真的国旗卫士。

“9年来,为了练好138步,日夜操练,走了3个二万五千里。

”为了国家的荣誉,他们任劳任怨,这是多么美好心灵啊!“夏天穿厚厚的外套,冬天穿单薄的警服升旗、站岗。

”这一切不正说明国旗卫士对祖国的热爱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鉴赏,国旗卫士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他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高大、鲜明了。

三、延伸拓展,创造美
好奇喜新,乐于表达是学生的天性。

而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春天的雨点》一文。

写的乌汉娜老师给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在雨中像妈妈一样护送达丽玛回家一事。

通过乌老师的话及达丽玛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位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课文以“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萌发着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也仿佛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作结,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在“感受、鉴赏”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在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地进行激烈讨论。

在充分讨论之后,我让学生据此拟题。

有的学生拟出“一位好老师”,有的拟出了“雨中的畅想”,还有的拟出了“‘妈妈’……”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让学生按自己拟的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学生饱含情感积极构思,写出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佳作,表现了美,创造了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写作的水平和语文素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趋浓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