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现与创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发现生活物品的材质特点,利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这两种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意公司这种开放的活动形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美术工艺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术课堂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艺术设计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培养新颖多样的艺术创想和美术灵感。
教学重难点:
1.能从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材质特点,发现生活物品的美,掌握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这两种设计方法。
2.团队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件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日用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废旧材料、美术卡纸、画笔和颜料、胶水、剪刀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教师揭示课题:废旧材料的再创造过程,就是美术中的“发现与创造”。
二、新课讲授
1.因型选材
先有想法,根据合适的材料来实施。
(1)以钟表为例,寻求学生的帮助,可以选择什么材料?请学生大胆发表想法。
(2)学生回答出所用材料后,引导发问:如何具体改造这个钟表?学生分享看法。
(3)教师揭示:废旧物品设计中的“发现”,就是通过观察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它的美,并激发自己的灵感,找出它最适合的用途。
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在心中构思想要设计的内容,再按照设计思路,寻找相应的材料。
寻找的时候,同样要观察和发现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材料的美,并根据材料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思,这就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因型选材。
2.因材造型
让学生触摸、观察材料,按不同的质地、质感等分类。
(1)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殊的感觉?
(2)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出示用宜家纸灯和蛋糕皮、蛋挞制作的精美的文化吊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物品的材质有什么美感?这样的材质和美感,能给你怎样的创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材质空灵半透明,可以改造成一个吊灯。
3.教师示范,变废为宝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再次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实践设计
1.根据想象,巧妙构思,自己寻找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注意它的美感和实用性。
2.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作品所用的材料和改造后的用途以及创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使用刀具要注意安全,鼓励有独到构思的小组,对个别小组进行创意咨询和技法指导。
3.展示评价
请各个公司的“销售经理”上台展示本公司的创意成品,并由其他创意公司从创意主题、成品美感、实用性三个方面对其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
四、小结作业
1.学生汇报总结
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实践作业
请学生课下观察家里有哪些可以再利用的废旧材料,利用本堂课的知识,改造成一个精美实用的日用品。
五、板书设计
发现与创造
发现:材质特点与美感
美观又实用的日用品
创造:因材造型与因形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