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针对学科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激起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笔者结合从教几年的经验谈一谈。
一、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要想使作业起到巩固学习、加强记忆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注意其趣味性。
教师要在作业形式的新颖性、趣味性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完成做作业。
2.交际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最终目的是运用和交际。
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句子、短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比如,唱英文歌曲给家长听,或和父母开展对话。
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更容易增强学生学习的劲头。
3.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要求把英语的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成功、发展合作精神。
因而,布置作业要充分注意到学生集体的作用。
二、课外作业布置的类型
(一)自主学习型课外作业
1.说一说。
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设置上紧密地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内
容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2.画一画。
孩子年龄小,都喜欢涂涂画画。
在学完is this your skirt ?这一单元以后,可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衣服,或者搭配一套,如white sweater with green skirt等,并配上句子和单词。
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形象,又能使学生在绘画和语言学习的交汇中巩固所学知识。
3.唱一唱。
教材中有许多歌曲和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乐意唱。
而且这些歌曲来自课文,能够加快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掌握。
学会之后还可以填上新词再唱一唱。
这样在愉快的歌声中,语言知识不再陌生,学生很容易巩固所学知识。
(二)探究学习型课外作业
随着小学生学习的深入,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这样他们就需要更为宽广的时空去学习和实践。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
1.收集、摘抄身边的英语。
学生常把英语字母和拼音字母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忽略了字母的英语意义。
因此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除了布置必要的书写作业,还可以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特殊字母组合,像usa、cctv、vcd等,并把它们摘录下来了解含义。
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字母的认识,更把字母学活了,让
学生感受到英语与自己生活的紧密性,亲近英语感受英语,还能了解相应的英语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2.改编或创作式作业。
让学生在已有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二度创作与改变。
例如在学习了相关的问候、问路等句型后,让学生自创情景剧,用上这些句子。
学生可以创建去超市购物、公园玩耍、学校学习等场景,然后用自己所学的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相关的对话。
这种形式形象、具体,深受小学生喜爱,使他们在玩耍中不自觉地就熟记了知识。
并且,他们可以在创作中体会到自己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设计小课题进行研究。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例如中外主要节日差异的研究。
西方主要节日有:复活节(easter)、万圣节(halloween)、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
中国主要节日有春节(spring festival)、元宵节(lantern’s day)、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
通过研究,同学们知道了各个节日的基本情况和习俗,有些知识连我也是第一次听闻。
(三)合作学习型课外作业
1.家人合作作业。
让孩子当父母的小老师,当学完一些句型和词汇后,让学生回家教给自己的父母,并且让父母及时反馈给教师。
即使父母边学边忘,甚至不懂英语都不要紧,要虚心向孩子请教,让孩子给自己纠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知识,还增强了他们
的责任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作业。
制作英语手抄报,进行英语的对话表演特别需要与同学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有一次教五年级学生一个童话故事,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第二天表演的时候,他们自行准备了头饰和道具,配上了音乐,表演得栩栩如生。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就非常好。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作业设置上,要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和创新意识出发。
(责编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