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07标段(俸伯站及站东明挖区间)地层空洞注浆加固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07标项目经理部2010年03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抢险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期保障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可靠性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合理性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保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文施工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简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前施工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周边地层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空洞处理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劳动力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人员组织及责任分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艺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浆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上钻孔注浆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内插孔注浆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浆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降水井的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保证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管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检查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安全技术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组织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泥的扬尘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浆液外溢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基坑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预案领导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领导小组人员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装备及通讯联系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喷砼面崩裂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编制依据⑴《北京地铁15号线俸伯站及站东明挖区间地质雷达空洞探测报告》工程编号:2010探测001 。
⑵《北京地铁15号线俸伯站及站东明挖区间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工程编号:2010探测001-1 。
⑶《地铁15#线07标段地下空洞不密实区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工作报告》⑷2010年3月18日07标段降水方案技术咨询会专家意见。
编制原则在深刻理解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按照“技术领先、资源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本方案。
1.2.1应急抢险原则以基坑及周边交通环境安全为重点,结合本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技术措施,建立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和控制程序,施工过程严格管理与控制,确保周边环境及基坑施工安全。
1.2.2工期保障原则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充分利用本项目的资源,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确保总工期。
1.2.3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利用本单位既有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成熟经验,编制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按期地完成。
1.2.4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1.2.5环保原则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加强施工过程环境控制,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杜绝排放污水、丢弃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维护交通运输。
积极响应北京市的号召,建设“绿色工地”,实施“环保施工”。
1.2.6人文施工的原则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建造和谐工地。
第二章工程简况工程概况俸伯站及站东明挖区间位于潮白河东岸、顺平辅线下,潮白陵园南侧,车站总长258.2m,西段设右线盾构井,总长55.613m;站东明挖区间位于车站东端,沿顺平辅线布置,总长度约590m。
设计概况围护结构除俸伯站盾构井加深段为φ1000@1400钻孔桩+φ800、t=14mm的钢支撑外,其余为φ800@1200钻孔桩+φ800、t=14mm(站东明挖区间第一道支撑为φ609、t=14mm)的钢支撑,钻孔桩嵌入基底深度约6.7m;采用基坑外管井降水+基坑内疏干井降水的方法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
目前施工情况俸伯站西端110m范围开挖见底,现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其中左线盾构井、渡线区间及右线盾构井处底板混凝土已浇筑完毕,军便梁以东68m范围实施放坡开挖;站东明挖区间东段基坑土方开挖范围长约139m,其中东端40m范围开挖至地面下15m。
基坑周边地层情况在对已开挖的基坑周边地层经两次地质雷达空洞探测及一次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后显示地下有19处明显异常,其中土质疏松10处,严重疏松5处,疑似空洞4处,共19处。
详见表异常点综合统计表,平面位置见图2-01所示。
表探测异常点综合统计表探测区域异常编号异常区域位置异常范围深度异常性质俸伯站及站东明挖区间已开挖基坑周边5m范围1#异常站前盾构井基坑北侧,里程约右线K44+699东西约5m,南北约1.2m,面积约6m2~10.0m土层疏松2#异常左线盾构井基坑北侧,里程约右线K44+753东西约5m,南北约1.2m,面积约6m2~9.5m土层疏松3#异常车站基坑北侧,里程约右线K44+779东西约7m,南北约2m,面积约14m2~9.0m土层疏松4#异常车站基坑北侧,里程约右线K44+864东西约8.5m,南北约1m,面积约8.5m2~8.6m土层严重疏松5#异常站东明挖区间基坑北侧,里程约右线K44+980东西约6m,南北约1.5m,面积约9m2~9.5m土层严重疏松6#异常站东明挖区间基坑南侧,里程约右线K44+979东西约20m,南北约6m,面积约120m2~9.0m土层疑似空洞7#异常左线盾构井基坑西侧,里程约右线K44+743东西约5m,南北约1.7m,面积约8.5m2~8.0m土层疏松图2-01 异常点平面位置图第三章空洞处理方案处理措施为保证道路车辆行驶安全、基坑内施工安全及避免空洞塌陷造成更大危害,据专家咨询会意见要求,现对空洞部位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地质雷达空洞探测报告及高密度电阻法探测报告和场地施工条件,按照安全、经济、合理、施工便捷的原则,在对不同方案进行现场试验效果比对后,采用地质钻机成孔后退式回填注浆+局部基坑内插钢花管注浆加固措施。
施工组织安排:先施工6#空洞及军便梁东西两侧空洞,再施工1#~5#、7#空洞及A处~I、A’~E’处空洞。
施工准备3.2.1劳动力准备主要工人数量及分工见表。
深层注浆施工的主要机械配置见表。
主要材料数量见表。
明确施工部位,并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将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安排、操作要求、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书面资料详细地交给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对交底进行签字领取。
施工人员组织关键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挂牌作业,使其理解并能自觉地贯彻执行项目部所制定的控制程序和技术措施。
3.2.5管理人员组织及责任分工见图3-01。
图3-01见图图3-01 深层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方法采用地上地质钻机成孔后退式注浆和基坑内插管注浆相结合的方式,地面钻孔注浆深度至空洞底以下2m,水平加固范围为空洞平面范围内外扩1m;6#空洞基坑内插管注浆范围为粉质粘土层下至现基坑开挖面(深度约4.5m)。
3.4.1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水泥浆的水灰比:~1:1;浆液扩散半径:1.5m;3.4.2地上钻孔注浆深层注浆孔布置:径向布置注浆管,注浆孔间距为1.2m×1.2m梅花形布置;位置、角度及成孔长度根据埋深和空洞深度与基础关系进行施工现场调整。
(孔位布置见图3-02所示)⑴钻孔在预定的注浆孔位置处,在钻机动力扭矩带动下,利用钻具带动钻头进行钻孔。
钻进时钻杆与地面保持垂直;并准确地钻到要求的深度并超过20~40cm。
严格掌握钻杆深度,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
密切观察溢水出水情况,出现大量溢水时,应立即停钻,分析清楚实际原因后方可继续施工。
当施工时遇到不明障碍物时,马上停钻并通知现场值班人员,待查明后方可进行继续作业,以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
⑵注浆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提拔钻具,即可开始后退式注浆。
开始前,利用搅浆机、按照注浆试验确定的水灰比配制浆液(考虑到现场注浆效果、加固强度),在ZBSB-70-11型注浆泵泵送压力和泵送流量作用下、通过高压管输送至钻头。
同时随时作好注浆时间、浆液用量、冒浆情况、孔深、压力变化等记录。
⑶提拔冲洗注浆管单孔注浆满足要求效果后,钻具已提升至地面,该孔的注浆即告结束。
将拆卸的钻具逐节拆下,进行冲洗,以防浆液在高压管和钻杆内凝结堵塞影响下道工序的使用。
3.4.3基坑内插孔注浆根据雷达探测资料发现6#地区地下存在大面积空洞,为确保加固效果,在地面钻孔注浆之后对6#地区进行基坑内插管注浆。
利用已开挖基坑地下空间进行沿空洞轴线方向水平插入φ42长3m注浆管,注浆孔间距为1.2m(每桩间设置一根)。
孔位布置见图3-03所示。
一般情况下每孔注浆量逐渐减少,尤其到最后一孔的耗浆量应是最小的。
另外,当下序钻孔时还可以了解上序注浆后地层中的浆液是否已填充到下序孔的范围内。
进而可掌握修改注浆参数。
为避免机械可能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对离管线较近处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
图3-02 地上注浆孔位平面布置图图3-033.4.4⑵注浆量与注浆压力双控注浆,如压力长时间不上升,流量不减少,可能为跑浆现象,采用间歇注浆。
⑶施工中及时形成注浆记录,通过对注浆记录的统计,认为注浆达到结束标准后,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观察浆液的扩散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为下循环注浆做准备。
⑷每个断面所有注浆完毕后,对注浆孔实行封密,恢复原状。
3.4.5降水井的保护⑴在对地下空洞部位布设注浆孔位时,尽量将降水井位置处的点位错开注浆的扩散半径(扩散半径为1.5m)。
⑵在注浆过程中安排专人看守降水井,注意观察抽水的水质情况,当发现水中有掺浆现象发生时,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待降水井排水无异常时重新开始注浆施工。
⑶在施工距降水井井位较近的注浆孔位时,也可以采用减小注浆压力的方法控制浆液扩散半径,对降水井进行保护。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⑴按照GB/T19000-2000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以施工组织机构为框架进行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