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目录测量实践须知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实验六、水平角测量(测回法)实验七、水平角测量(全圆测回法)实验八、视距测量实验九、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十、全站仪认识及使用实验十一、距离丈量与磁方位角的测定实验十二、碎部测量实验十三、经纬仪极坐标法放样实验十四、全站仪放样实验十五、路线纵断面测量测量实践须知一、实践目的使学员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性环节中,养成学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践要求1.实验实习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习大纲,明确其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步骤、记录与计算规则,以保证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同组学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代替缺课者完成本次实验和实习任务。
实验因故缺课者,另找时间自动补作,并由实验室老师签字方能认可。
实习超过3个单元不参加者,不给实习成绩。
3.实验实习记录必须用HB的铅笔认真填写。
要随测随记,字迹工整,不准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誊入记录表格中,更不准随意涂改或伪造数据。
若发现有记录错误时,应将该数据用直线划去,然后将正确数据写在其上方。
为了避免听错或记错,记录者在记录时应向观测者复诵一遍。
绘图时,应用3H的铅笔绘制;图纸必须准确、整齐,力求美观。
4.数据取位,应严格按其观测精度执行。
若要求读至毫米,必须记录到毫米,比如1.340m不能记为1.34m。
数据凑整,应严格按“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原则进行。
比如要求取位至毫米,则1.5625m应记为1.562m,1.2635m应记为1.264m。
5.每个小组应根据实验实习任务有计划地做好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加实验实习中的各人环节。
注意搞好团结配合,遇到困难或发生问题要互谦、互让,不要互相埋怨。
6.实验结束时,应当场提交实验成果,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能交还仪器、工具,结束本次实验。
实习结束时,应认真清点实习仪器和工具,按规定上交实习成果。
三、爱护仪器和工具1.以小组为单位,严格履行仪器、工具的借还手续。
2.提取仪器前,应检查仪器箱的搭扣是否扣好,搬动时应小心轻放,以免使仪器受震。
3.从箱内取出仪器时,应注意仪器各部件放置的位置,以便按原样放回;然后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取出仪器,将其放在三脚架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三脚架牢固连接,并关好仪器箱,但不能坐在仪器箱上。
4.仪器安置后必须有人看护,严禁在仪器旁玩耍或打闹。
5.在烈日下或阴雨天应撑伞,严防仪器日晒与雨淋。
6.仪器使用时,应先制动后微动。
使用制动螺旋时,不可拧得过紧,以免拧伤仪器;使用微动螺旋和脚螺旋时,不要旋到顶端,以免损伤螺纹。
仪器转动时,必须放松制动螺旋,严禁在制动螺旋未松开的情况下,强行转动仪器。
7.仪器搬站时,应放松制动螺旋,一手握住三脚架放在肋下,一手托住仪器,放置在胸前行走;不准将仪器斜扛肩上,以免碰伤仪器。
8.仪器装箱时,先将微动螺旋、脚螺旋调到适中位置,然后按原位安放,并将制动螺旋微微旋紧,盖箱扣好。
9.水准尺、花杆不得靠墙、树等竖放,以免倒下被折断。
10.钢卷尺不得随地拖拉、扭曲,更不能让人、车踩压,用后立即用布擦净。
实验一水谁仪的认识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2、掌握水准仪的安置与读数方法;3、正确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一个测站)。
4.2人一组,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轮换进行(不扶尺)。
二、仪器和工具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可全班准备)2~3根,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实验方法1、安置仪器首先,将三脚架调整至适当长度,张开并使脚尖踩入土中,架头大致水平;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仪器,将其用中心连接螺旋固定在三脚架上。
2、仪器认识对照课本,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填入表1中,并掌握其操作要领。
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表13、粗平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姆指一致)。
4、瞄准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用粗瞄准器粗略瞄准水准尺。
然后,分别转动物镜和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和水准尺呈象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大致位于视场中央。
5、精平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转动微倾螺旋,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此项操作步骤。
6、读数首先应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方法,然后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读至毫米。
7、测定地面点上两点间的高差要求每人改变一次仪器高度,观测两点间高差两次。
观测数据记录于表2中。
一人观测完后,另一人再进行观测。
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练习并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校核方法;2.每组4人,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二人扶尺,轮换进行。
二、仪器和工具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测伞1把,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1.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将仪器置于已知点BM A与转点TP1之间,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粗平后瞄准后视尺BM A,精平并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转向前视尺TP1,精平并读取前读数,记入表3中;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瞄准后视尺BM A读数,记入手簿;转向前视尺TP1瞄准读数,记入表3中;立即计算两点间的高差,便完成了第1站的观测。
2.将仪器迁至第2站,按上述方法连续观测,直至回到原水准点BM A为止;3.计算校核:∑后−∑前=∑h= −4.路线校核:高差闭合差∆h=高差容许闭合差∆h =当∆h≤∆h 时,观测成果才符合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测。
四、注意事项1.已知高程点的高程由教师提供,已知高程点不能放尺垫,而转点必须放尺垫;2.在一测站中,粗平只能进行一次;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必须要精平,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项);3.读数时,水准尺必须扶正。
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量方法与记录、计算方法;2.四人一组,一人观测、一人记录计算、两人扶尺,轮换操作;3.精度要求:后前视距差≤±3m后前视距累积差≤±10mk+黑-红≤±3mm或mm。
二、仪器和工具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异号尺),尺垫2个,测伞1把,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观测方法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后后前前):正像望远镜:照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上丝、下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上丝、下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照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倒像望远镜:照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照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四、注意事项⑴已知高程点不能放尺垫,而转点必须放尺垫;⑵选定测站时,用步测法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⑶在一测站中,粗平只能进行一次;⑷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必须要精平,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⑸在一测站内,应尽量缩短后前视读数的间隔时间;⑹每站观测完毕,应立即进行计算,只有测站检核符合要求后,仪器才能搬站。
若超过限差规定,该站应重测。
五、记录计算:(见下表4)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水准仪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2.掌握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3.2人一组,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轮换进行(不扶尺,将水准尺固定在地面上,可几个组共用一对水准尺)。
二、仪器和工具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可全班准备)2~3对,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三角板或直尺1,校正针1,螺丝刀1,2mm内六角搬手1。
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1.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检验: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将望远镜旋转180°,若气泡居中,则条件满足;否则需校正。
校正:用圆水准器校正螺丝及脚细旋各调整气泡偏离的一半。
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检验:整平仪器后,用十字丝横丝的一端瞄准一固定点A,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如果A点始终在十字丝横丝上移动,则条件满足;如果A点偏离十字丝横丝,则表示条件不满足,需要校正。
校正:用螺丝刀松开望远镜上的三颗埋头螺丝,转动十字丝分别板座,使横丝水平,然后旋紧埋头螺丝。
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检验:(1)将仪器置于A、B两尺中间,用改变仪器高的方法,观测A、B两尺的高差2次,若∆h=h1−h2≤±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正确高差,用表示;(2)将仪器移至于A尺或B尺附近,再测高差h3=a3-b3,,则需校正。
校正:对于DS3微倾式水准仪(1)计算出远尺端的正确读数:若近尺为A,远尺为B,则− ;;若近尺为B,远尺为A,则+(2)转动微倾螺旋,使十字丝中横丝对准远尺端应对的正确读数,此时水准管气泡已不居中;(3)用校正针略松水准管一端左、右校正螺丝,拨动上、下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4)重复以上过程,直至误差不大于±3mm为止。
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⑴计算出远尺端的正确读数:若近尺为A,远尺为B,则− ;;若近尺为B,远尺为A,则+⑵用2mm的内六角板手松动或拧紧目镜端下方孔内的十字丝分划板校正螺丝,使十字丝中丝对准应对的正确读数。
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2.掌握经纬仪对中(包括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方法;3.掌握水平度盘的配盘方法。
4.精度要求:垂球对中误差≤3mm光学对中误差≤1mm整平误差≤半格5.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轮换进行。
二、仪器和工具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
三、实验方法与记录1.经纬仪的安置(1)对中用垂球对中的方法是:将三脚架置于测站点上,使其高度适中,挂上垂球,然后移动脚架,使垂球尖粗略地对准测站点,此时要注意保持三脚架的架头大致水平,随即将脚架踩入土中。
其后,将经纬仪连接在架头上,稍松中心连接螺旋,微微平移仪器,直至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拧紧中心连接螺旋。
用光学对中器对中的方法是:用双手分别握住三脚架的两条腿,在挪动三脚架的同时,观察光学对中器,使光学对中器的中心粗略对准测站点,调节光学对中器调焦螺旋,使其分划圈和测站点标志成象清晰,利用三脚架的伸缩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再用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略松中心连接螺旋,移动仪器,使光学对中器分划圈中心与测站点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