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制度系列加油站安全规章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81491加油站安全规章制度Gas station safety regulations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总则一、为了加强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及防范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二、本公司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以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互相协作,先参与后汇报或边参与边汇报,分级分部门负责,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危害目标,全方位安全管理。
2、安全检查管理制度一、单位全面安全检查,由站长亲自负责,每月至少一次。
二、当班安全员应对作业现场监督,发现违章行为和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和向上级反映。
三、加油站主管公司每月和重大节日要对加油站进行安全检查。
(1)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设备技术状况、灭火作战预案以及隐患整改情况等。
(2)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加油站能解决的,应限期抓紧整改;加油站无力解决的,应书面向上级报告,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加油站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由公司经理副总责,具体的安全教育由站长负责。
二、加油站新员工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站领导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全体员工必须及时参加,认真学习。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严禁携带火种入站,严禁吸烟,严禁喝酒上岗。
二、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旷工,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或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三、所有职工上岗不准穿戴化纤制衣物或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站内工作人员不准穿带有铁钉的鞋。
四、加油机、油库及消防设施周围严禁堆放物件,工作场地及行车道上要时常保持清洁畅通。
五、懂消防知识,熟悉消防器材设置位置,能熟练使用各类消防器材。
六、保持高度的安全防火意识,发现火灾及时报警119和其他相关部门,并积极参加扑救。
5、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一、发生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和安全职能部门,并保护好事故发生现场和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及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对于重伤死亡事故,必须以最快速度上报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
隐满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事故发生后,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重伤、重大事故还要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事故调查应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不采取改进措施不放过、责任人和广大群众不受教育不放过、对事故有关的领导和责任人不查处不放过)。
四、重伤事故由公司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处理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建立事故报告处理档案。
6、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制度一、要求上岗员工佩戴工作卡、着装统一。
二、根据季节,发放夏装、春秋装及冬装。
三、发放帽子、手套及清洁用毛巾。
四、每位员工应爱护使用劳保防护用品。
五、如有丢失或损坏,照价赔偿。
六、根据加油站工作的特点及有关规定,所发放的劳保用品必须选用防静电质地的布料或材料。
7、动火管理制度一、在加油站内进行动火作业,必须经站长同意并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方可进行。
二、站内动火,应明确动火的地点、时间、范围,并须有动火方案、安全措施、现场监护人。
三、进行电、气焊作业,其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四、严禁在油罐、油管和加油机等带油设备上进行焊接等明火作业。
五、作业完毕应认真填写作业记录。
8、用电管理制度一、在爆炸危险区内使用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爆炸危险区等级要求。
二、在加油站内,用电设备应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三、设置在罩棚下的照明灯具应选用防护型灯具。
四、对加油机内部的电气密封应定期检查,如发现密封不良应立即修复或更换。
五、加油站内不应随意装接临时电气线路。
六、加油站营业房等场所禁止使用电炉等易引起火灾的电器。
9、卸油操作规程一、送油罐车进站后卸油员立即检查油罐车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引导罐车至计量场地。
二、卸油员会同驾驶员核对罐车油品交运单记载的品种、数量,检查确认罐车铅封是否一致,连接静电接地线按规定备好消防器材,将罐车静置15分钟经计量后准备接卸油。
三、卸油时,按工艺流程要求连接卸油管,做到接头结合紧密,卸油管自然弯曲。
四、司机缓慢开启罐车卸油阀。
卸油员集中精力监视、观察罐油管线、相关闸阀、过滤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
同时,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
五、卸油完毕后,卸油员应上罐车确认油品卸净,关好闸阀,拆卸卸油管,盖严罐口处的卸油帽,收回导静电线。
六、引导油罐车离站。
七、雷雨时,禁止进行加油和卸油作业。
10、设备管理制度一、开展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和定期的检修,保持所有设备、设施始终处在完好状态;二、建立设备档案,完整地保管设备的说明书、质量检验单、合格证,以及主管部门定期检测或校验报告、平时安全检查记录、维护保养及修理记录等。
三、定期开展设备的计量自校和防雷、防静电接地电阻的自测,并定期请专业部门检测或校验,合格才能使用;四、保持设备的清洁,定期刷新外表。
11、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每班作业要指定安全防火负责人和兼职现场安全检查员,负责监督本站现场的安全。
二、建立安全消防组织,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组织学习安全知识,进行防火、灭火的训练。
三、加强对明火的管理,站内严禁烟火,严禁在站内从事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如:检修车辆、敲击铁器、焊接等。
四、做好防静电工作,站内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
五、站内各种设施应按规定加装地线和防静电装置,严禁用塑料容器加装和存放汽油。
六、全员要每日对站内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生事故应迅速汇报。
七、站内严禁吸烟、打手机,加油时机动车应熄火。
八、向油罐内入油时,必须有专人监护,罐车接地线再放油。
九、灭火器材由专人管理、维修、失效立即更换,保持灵敏有效,不准作它用。
12、危险化学品经营手续环节交接责任管理制度一、本单位为独立核算经营单位。
二、购入油品时,向有经营资质的批发单位支付支票,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及提货单。
三、凭提货单去油库提取油品,使用专用特种运输车辆将油品提回本站。
四、接、卸油品及办理入库手续、登记库存等并作好相应记录13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站长为重大危险源责任人,负责全站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对重大危险源,编写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
三、从业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
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五、重大危险源消防配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六重大危险源由专人保管,管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且熟悉危险化学品储存规定。
七、重大危险源有毒现场必须备有防护、防毒器材及救治药品。
八、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良好的防雷接地并定期检测。
九、建立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并报所在区县和市安监局备案。
十、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十一、对重大危险源原料贮罐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及无损探伤,对管线和设备进行气密性试验、打压试验。
十二、建立事故档案,按照“四不放过”要求,认真处理,并保持有效记录。
14、加油安全操作规程一、当加油车辆驶入站时,加油员应主动引导车辆进入位置等车辆停稳,发动机熄火后,主动将油箱盖打开。
二、询问加油牌号、加油数量,将加油机泵码回零,请顾客确认后,方可持枪加油。
三、加油过程不准将油枪交给顾客操作或将油枪固定放在油箱口自动加油,防止冒、溢油品。
四、禁止向塑料等非金属容器内直接加油。
五、对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车辆,应消除隐患后方可进行加油。
六、高温电闪或雷击频繁时暂停加油作业。
七、发生洒、冒油品,应擦拭干净,方可继续加油。
八、加油完毕,应帮助顾客盖好油箱盖,请顾客确认加油数字,收取现金或油票,并引导车辆离开加油岛。
15、加油机安全操作规程16、人工计量安全操作规程一、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1、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2、卸油后,待稳油15分钟后方可计量。
3、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4、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砣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5、当量油尺砣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6、手感尺砣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7、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8、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9、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计入测量记录表中。
二、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1、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度不大于0.5°。
2、油面平稳后再行计量。
3、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罐液面高度测量。
三、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1、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
2、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以一层薄的试水膏。
3、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砣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4、尺砣或检水尺触底时,应静止3~5s后提尺。
5、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6、遇水、油界面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按程序测量。
7、水高超出50mm,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8、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四、油品温度测量1、温度测量应在油品高度测量之后进行。
2、测量时将温度计装入保温盒。
3、将温度计置于油面高度的1/2处测量油温,浸没时间不少于5min。
4、提取温度计时要迅速,温度计离开油面到读数时的时间不应超过10s;读数时应使温度计垂直,不让盒内液体洒出,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小数,后读大数。
5、使用分度值为0.5℃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1℃;使用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2℃。
6、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五、油品密度测量(密度计法)1、从油罐采取油样,将油样沿量筒内壁倒入量筒,量筒应放在没有气流的地方,并保持平稳。
2、将干燥的密度计小心放入搅拌均匀的量筒内油样中,操作时注意液面以上的密度计杆管浸湿不得超过两个最小分度值。
3、待密度计稳定后按弯月面上缘读数(密度计上标有“弯月面上缘读数”字样),读数时必须注意密度计不得与量筒内壁接触,眼睛要与弯月面的上缘成同一水平线,并估计密度计读数至0.0001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