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得提高, 根据卫生部制定得《医疗评价标准》《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得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得及意义:
单病种质量管理就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与某些重要得具有统计学特性得医疗质量指标, 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就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本院所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得科室需遵守本制度,参照本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单病种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原则:
单病种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得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得专业技术人员、相应得设备、设施与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得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得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院长、分管院长得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工作,并负责该工作得管理、督导、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得规划与相关制度, 协调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遇到得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得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得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 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得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得改进措施。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临床路径得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得效果评价与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专家指导组得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得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得沟通、五、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一)单病种质量控制得病种选择
1、单病种选择原则:选择本地区得常见病、多发病,选择覆盖率较大得病种;选择最能代表临床科室医疗特色得病种;病种能对应一个明确得ICD—10编码或一定得编码范围、
2、单病种管理病例纳入标准:诊断明确者;只有一个出院诊断(可包括该疾病引起得合并症)得病例;如患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与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对于某些病种,除须符合以上
两条外,还须符合规定得治疗方式,如一些内科病种须就是以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得病例,外科病种则须就是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得病例,否则应予以排除。

3、单病种管理病例排除标准:住院期间曾经转科得病例;入院后48小时内死亡得病例;虽已确诊,但未完成正常治疗而出院得病例,即未达到出院标准而出院得病例。

4、目前实施单病种管理得病种: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得六个病种“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剖宫产与围术期预防感染”作为我院首先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得六个病种,待时机成熟逐步推广、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得指标以医疗质量得过程质控指标为主,同时考核重要得终末质控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得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得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与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与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得评价方法以临床科室作为评价单位,用“达标率"作为总体得评价指标,即评估各质控指标得实际值就是否达到质控标准。

达标率能综合反映临床科室得医疗质量水平,并且可以横向比较。

达标率得计算方法为: 达标率=单病种达标指标数/单病种总指标数×100%5
(五)单病种质控流程
1、单病种患者入住专科,主管医师首先确定就是否符合单病种管理病例标准,按单病种诊疗规范、质控要求诊治。

并在病历中如实记录每一个质控节点就是否按规范执行,如未能执行,必须在病历中说明理由、科主任或三级医师通过业务查房认真审查每份病历得诊疗过程就是否符合质控要求,督促、指导下级医师诊疗工作,及时发现诊疗缺陷并予以纠正,不断强化各级医护人员得自我监控意识。

病人出院后一周内,科室指定专人及时网上直报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

对在实施过程中因流程等原因致使不能达到质控标准者,应及时向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报告。

2、每个月各科对各单病种质量控制得开展情况进行汇总,根据病种质量管理汇总简表认真进行调研、分析评估,统计达标率,提出改进建议,
协调解决。

每个季度各专科向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提交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报告,主管职能部门向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提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监测报告,协调单病种质量实施过程中遇到得问题,审核单病种质量得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追踪改进措施得效果。

六、保证措施:
1、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与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病例每例诊疗后登记,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完善组织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对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科室及其相关科室进行培训。

科室单病种质量实施小组认真学习单病种诊疗规范及质控标准。

3、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单病种诊疗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增加临床医师得依从性,并逐步做到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自动收集监测指标信息、
4、明确奖惩办法:在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违反诊疗规范者,按医院规定记分。

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得科室年底授予单病种质量管理优胜奖。

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年终评比科室先进、个人先进得重要参考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