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含教案完美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含教案完美版
角度:与人相处--责己从严,待人以宽
选文8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 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 不成。”
重点翻译: 1、为:担任,作为。 2、宰:城邑的长官。 3、问:请教。 4、无:通“毋”,不要。 5、达:达到(目的)。
【评析】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 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 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 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都 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 “欲速则不达”。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不 智?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 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 知乎?”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选文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
①食:通“蚀”;
②更:改正(变)。
【译文】
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 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 望着他。
【评析】
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 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 尤其是这样;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 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 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 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 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 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 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知2:知道; 知3:通“智”,智慧,明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
【评析】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孔 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 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 正视自己的无知。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 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 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 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选文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评析】 正视错误很很重要,而改正错误 更重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 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 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 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 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 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 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选文2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 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重点:
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 意为“怎么办”或“怎么”; 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 拿他没有办法; 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 气助词,相当于“了”。
【评析】
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 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选文7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 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 ①厚,薄:多,少。 ②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避免。
【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
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评析】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 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 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 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 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 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 原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 的智慧,是切合现实
生存的智慧
思考: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
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 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选文1
子曰:“由,诲女知①之乎? 知②之为知②之,不知②为不知 ② ,是知③也。”
翻译重点: ①诲:教导; ②女:通“汝”(rǔ)你; 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④知1:明白;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选文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 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 1、輗: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2、軏:车杠前端与横木衔接的销钉 3、其:副词,怎么,难道。 4、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译文】
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 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车辕和 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小车没有軏(车杠前端与 横木衔接的销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 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 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 标,不能迷失自己。
选文10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 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选文6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重点翻译: 弘:扩大、光大, 使‥‥显扬。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
人显扬。”
【评析】
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 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 扩大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儒王肃如此解 释这句话:“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 小,故不能弘人。”王肃的解释比较符合 字面的意思,在这里,道似乎是指人的境 界,才大者境界自然大,才小者境界自然 低,甚至不能理解大境界、高境界,所以, 大境界、高境界(即道)自然不能扩大人。 所以,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 赐予的。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 的人们的尊重。
选文5
子夏曰:“小人之过必文”
重点翻译: 1、小人:人格卑下的人。 2、之:主谓间,取独。 3、过:犯错误。 4、文:掩饰。
【评析】
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 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
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 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