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博物馆感想

动物博物馆感想

野生动物保护的缺失与不足
——参观动物博物馆有感
生物131 李唯1302040115
1618年,被人类发现仅有200年的渡渡鸟彻底灭绝。

1883年,存在众多未解之谜的斑驴彻底灭绝。

1903年,身手敏捷,全速奔跑时能轻松转弯的南加利福尼亚猫狐彻底灭绝。

1914年,数目曾达50亿,盛极一时的北美旅鸽彻底灭绝。

……
我们都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是整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极具灵性的部分。

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但现实情况是,野生动物身上存在的巨大利益让杀戮者们完全无视了上述事实。

的确,只是动几颗子弹,最多再加之几把剥皮刀的工作,就可以带来巨额的财富,诱惑很大。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类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和利用也就不算很大,野生动物生态系统能基本保持稳定,即使有所亏损,也可以得到自然的添附和弥补。

而今,随着人类的逐渐强大,野生物种的力量在人的面前显得越来越弱小,越来越微不足道。

因此,肉质鲜美的被搬上餐桌,皮毛柔软的被覆上身体,灵巧可人的被关进宠物店……由此而引发的动物灭绝现象屡见不鲜。

在动物博物馆中,我们看到猛犸的复原模型、看到恐龙的复原骨架,我们心里会有几许淡淡的遗憾,不过,他们是在自然的伟力面前,敌不过物竞天择的法则,从而在这个星球上消失的。

再看那些在人类注意到它们之前活得很好的灭绝物种或是珍稀物种,它们的离开却难免让我们心头一颤。

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的蛮横干涉,使得环境污染、物种入侵、动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层出不穷,野生动物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而它们的生死存亡,其实也关乎着人类的发展与平衡。

动物保护,则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而这一行动,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其一,保护意识不强。

有一则公益广告中说的非常在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如果野生动物无利可图,有谁会去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干这些即伤天道,又违人和的事?如今吃蛇、青蛙、穿山甲、乌龟、鸟等野生动物早已成风,每年被人吃掉的蛇不少于6000吨。

对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滥捕、滥猎、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犯罪活动依然猖獗。

这是野生动物资源破坏的根本原因,不从源头上解决,就将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其二,野生动物保护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主体越多越分散,管理责任就会趋于松弛,而难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的设置更多的是出于行政区划的考虑而忽视按生态属性划分区域。

这使得管理机构对部门利益的考虑远远大于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考虑,甚至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就我们所知道的,森林公安机关是国家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派驻林业部门的专门公安机关,依法管辖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侦查。

近年来,全国森林公安机关长期战斗在野生动物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一线,破获了大量野生动物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主力军。

但是,森林公安机关至今还没有明确的野生动物案件执法地位,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只有林业、渔业和工商部门具有行政执法地位,森林公安机关只能以林业部门的名义查处行政处罚案件。

同时,我国森林公安队伍还存在经费无保障、人员编制混杂、无独立执法机构等问题。

这将不利于对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

其三,对保护栖息地的立法工作不到位。

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开发活动的干扰”。

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使生存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不高、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是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的重要原因。

环境恶化,甚至导致很多动物的习性随之改变,也许可以称之为“适应”,但这种“适应”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却难以预料。

野生动物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而保护野生动物,首先就要正视“保护”这一行为中所有的不足之处。

正视了这些不足,才能相应地制定出解决的措施,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

只有这样,野生动物才能得到真正和普遍意义上的保护,人与自然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虽任重而道远,万不可弃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