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薛玲玲
议题: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选文篇目
《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生字新词。
2.通过阅读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故事中蕴涵的大道理,并运用到生活中。
3.尝试默读、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学会使用圈点批注阅读法。
4.培养学生的概括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故事中蕴涵的大道理,并运用到生活中。
2.学会概括故事梗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文本阅读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小故事开始今天的课程。
二、学习《大象的耳朵》
1、听老师读故事,思考: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的什么故事?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3、交流反馈
大象的耳朵的故事
大象的耳朵本来是扇子似的,耷拉着的。
可是小兔子、小羊、小马、小都觉得大象的耳朵出了毛病,大象听了他们的话后,内心也开始不安起来,就把自己的耳朵用竹竿撑了起来,结果却给自己带了麻烦,虫子老是钻进他的耳朵里,让他既心痛有心烦,最后大象又把自己的耳朵耷拉了下来,发现: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角色扮演,体会大象的不安。
道理: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4.教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盲目的去模仿他人。
但并不代表不
模仿。
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对于别人好的方面可以模仿,对于别人不好的方面就不能模仿。
正如《弟子规》里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三、学习《蜘蛛开店》
1、大声朗读故事,思考: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的什么故事?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3、交流反馈
蜘蛛的故事
蜘蛛很无聊,决定开店。
他第一次决定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容易,但当他为第一位顾客河马织口罩的时候,就觉得口罩好难织,足足花了他一整天的时间。
他又决定开围巾编织店,可当他为第一位顾客长颈鹿织围巾的时候,又觉得围巾很难织,足足花了他一个星期的时间。
于是,他又决定开袜子编织店,但当他看到第一位顾客是四十二只脚的蜈蚣的时候,蜘蛛就放弃开店,又跑到网上去了。
道理:只图简单行不通,脚踏实地是根本。
“简单”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从文中找到,并读给同桌听,从而体会蜘蛛的只图简单。
4、教师总结:
蜘蛛不应该只图简单,如果能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说不定现在已经成为大老板了。
若能坚持到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说不定蜘
蛛还得扩大规模,招聘其他的蜘蛛来为他打工呢。
但遗憾的是蜘蛛,见到困难就逃脱,这也就注定了他不能改变现状,又过上了那种无聊的网上生活。
四、学习《青蛙卖泥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故事,思考: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的什么故事?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3、交流反馈
青蛙的故事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想卖到烂泥塘,搬到城里住。
他的第一位顾客是老牛,老牛觉得这里缺草,青蛙就种草。
小鸭觉得这里缺水,青蛙就去引水、、、、、、每个到来的小动物的建议,小青蛙就都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整理池塘。
最后烂泥塘,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小青蛙也舍不得卖掉自己的泥塘了。
道理:劳动创造美好。
4、教师总结:
青蛙凭借自己的劳动,把自己的烂泥塘变成了环境美丽的地方。
可见劳动能创造美好。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勤奋,凭借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从三个小故事当中学到了三个大道理。
《大象的耳朵》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别人,要有自己的原则。
《蜘蛛开店》告诉我们只图简单行不通,脚踏实地是根本。
《青蛙卖泥塘》则告诉了我们劳动创造美好。
其实我们所学的很多小故事当中都蕴藏着大道理,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开动脑筋去思考,用心灵去体会。
六、作业布置
搜集《画杨桃》《小马过河》《小毛虫》,认真研读,看看这些小故事当中蕴藏着这样的大道理?
七、板书设计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大象的耳朵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蜘蛛开店只图简单行不通,脚踏实地是根本
青蛙卖泥塘劳动创造美好
八、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选材是针对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识字阅读都是刚起步,所以如何引导他们悟出大道理确实是个大问题。
基于此,我采用了拆解问题法,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一个一个来解决,学生也就有迹可循。
比如《蜘蛛开店》中的故事叙述,学生好像摸不着头脑,我就给他们提示,这
个故事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最后怎么做?最后结果如何?学生一步一步,答出,也就有了问题的答案,思路也就清晰了起来。
整堂课,学生气氛高涨。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老是游走于课堂之外,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