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篇思考题参考答案专题一1、教师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特征与功能?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在从中央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全面重视教育,全党、全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师德远远地超出了本部门职业道德的范围,而上升到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之前,从而具有全局性。
(2)、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第一、师德有前瞻性;第二、师德有基础性;第三,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第一、师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言传身教,表里一致是学校方向正确的政治保证。
第二、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质量标准。
要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不走板、不变味,教师必须做到师德纯正崇高。
第三、要造就“四有”新人,教师要率先树立远大理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境界,带头艰苦奋斗,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树立优良道德风尚;增强法制观念,反对无政府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首先,教师“红烛精神”本身就是师德超出一般道德规范的示范表率作用的集体体现。
其次,“为人师表”则是教师以自身优良品德为学生和社会做榜样,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四大方面,即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和行业保护功能。
1、教育功能。
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
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2、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之间的关系。
答:我觉得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去处理:理想层次着眼于较高层次的理想状态对教师职业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高要求。
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师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规则层次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
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采用和呈现的。
3:结合社会现实,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正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动荡,社会利益的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教师与所有成员一样,心态比较复杂,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审视教师职业的价值,努力为自己找到一个不落后于变革大潮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事业坐标。
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觉得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师德观: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对待学生的道德——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
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
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主动沟通,平等相待。
专题二、1:讨论我国传统师德内涵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答: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都相当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形成了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1、教学相长: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
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
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
2、尊师爱生:中国古代教育一向有着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这是因为:第一,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格物,致知诚正心,学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存本领得到个性修养的提高与完善,老师则通过学生继承,弘扬,发展自己的学说,使自己青史留名。
第二,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极大地影响,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使其相互更为紧密。
第三,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相当深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师生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濡染了血缘关系的色彩。
当然,由于历史条件,阶级条件,认识水平诸因素的限制,传统师德又有许多不足。
如,压抑人的个性,由最初的“克己”,“节欲”到“寡欢”,乃至“存天理灭人欲”,这些都是封建糟粕,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
2、美国的师德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谈谈你的认识与看法。
答:美国的师德规范大体包括三方面的认识:一是师德理想,二是师德原则,三是师德规则。
这是从高到低三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
(1)师德理想。
美国的师德理想是:“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
”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2)师德原则,师德原则以师德理想为基础,受师德理想的制约,是指导教师行为准则。
美国的师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有价值而且有用的社会成员;第二,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上,要竭尽全力提高专业的水准,争取条件来吸引那些值得信赖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并且防止不合格的人从事教育专业。
(3)师德规则在《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师德规则所占比重大,它反映的是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与师德理想、师德原则相比,美国的师德规则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在教育实践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限定教师在课内外各方面的表现。
这些规则是从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两个方面即:在对待学生方面和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进行细化的。
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的师德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美国师德规范的形成具有地方性和行为性。
2、师德教育的要求提出以法律为准绳,各种行为规则的形成均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3、在对师德的具本要求上,偏重于教师的外显行为,而不是一般地作为笼统地提倡教师应具备的某些品质。
4、美国职业伦理规范条目不多,表述上多采用限制性语言(不准、不得),可见对老师的要求定调不高,少有理想主义的东西,这与我国师德要求教师作为完人和社会的楷模,那种理想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5、师德教育方面不是采取直接灌输,而是通过间接渗透的方式进行的;6、注重师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渐进性是师德教育的又一特色;这些认识启示我们:1、应重视建构一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3、你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是否可以渗透宗教的内容?答:可以。
因为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其中提出的师德理想是:“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的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于各民族、种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
”《建议书》中提出的具体师德规范中第一条提出:“教师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成分或经济状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
”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外,其他一些世界性团体或组织也曾对世界范围的师德规范提出要求,如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
1954年8月,在国际教育工会的推动下,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9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其中第3条提出:“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和见解强加于儿童。
”专题三1、你觉得新世纪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引路人,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职业使命,规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为师之道,重在师德。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新世纪教师道德,应具有教育观念现代化、才学知识现代化、教育能力现代化、心理素质现代化的四化要求和八点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以德育人。
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加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
爱岗是对教师工作岗位充满热爱之情;敬业,是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只有敬业爱岗,才能热爱学生,尽心竭力为人师表。
这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完美人格的途径。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其次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第三是严格要求学生,不溺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情感,更是一门内涵丰富,技术精湛的艺术。
4、严谨治学,精业勤业。
这是教师职业特点和道德所要求的。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学风,即要有认真求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又要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二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每一位学生。
第三要不断改革创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生。
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