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赵仕奇 黄银花 季祥猛
【摘
要】 本文立足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的视角 , 从宏观和中观层面针对淮安重点引进和培育的区域特 色创意群体, 如何实现合理有效的市场配置等问题 , 特别是创意人才与城市品牌等建设问题 , 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探
索。旨在为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供一个多维 、 多元的思考, 区域化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 ; ; 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创意设计 品牌文化 【基金项目】 “淮安文化经济融合兴起的理论框架与实现途径 — — — 本文为 2009 年淮安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 ( 社会发展) 项目 ( 课题编号: HAS2009041 ) 阶段性成果。 基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 ” 【作者简介】 赵仕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教育; 黄银花, 季祥猛;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2·
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面向本地市场, 开发国际文化市场的甚 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拓展 。 少, 三、 淮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淮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转变观 念、 明确思路, 加强引导扶持, 促进健康发展。 ( 一) 优化和整合淮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 体制性保护 束缚了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流动 。 各单 和限制, 知识、 人才、 技术、 设备等资源难以合理共享, 制定 位的信息、 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政策, 充分利用辖区的文化资源 集团化为目标, 整合经营性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以股份制、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用市场化发展的眼光来规划 文化资源, 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文化资源, 从优势资源入手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 的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下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配置和整合 的重要作用, 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 结构、 产品结构、 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 从根本 条块分割、 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的 上破除文化资源部门分割 、 支持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实现规模化、 集约化与专业化 状况, “专、 并举, 鼓励中小文化单位向 精、 特、 新” 方向发展。以文化资 带动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扩张和延伸。 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 二) 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 要政策与环境的有力支持 。 应尽快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定各项优惠政 政策和法律规范, 研究出台税收扶持、 产业准入、 市场开放、 经营性文化事 策, 业单位转制等优惠政策, 形成健全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 同时要完 展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 加强引导, 采取贴息贷款、 低息贷款、 政府奖励等扶 善政策, 持鼓励政策, 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 、 鼓励和带动社会资 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机制 。 尤其应利用好淮安市有 制定淮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政 关政策和扶持措施, 策措施, 合理规划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 推动其率先发展, 加 。 快发展 ( 三) 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质量和水平 。 运用高科技手段, 改造、 提升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 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科 产品, 技含量。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开发, 加快 网络化建设, 推动运用高新技术来加强管理和经营 数字化、 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要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 域, 不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 。 借助网络等先进技 开发新兴文化项目。大力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 术手段, 牌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 。 通过 运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文化创意产业, 使文化创意产业与其 ( 上接第 81 页) 输入输出设备: 它包括键盘、 LCD 显示器、 报 按钮或开关、 各类指示灯等。 键盘用于系统模式 警蜂鸣器、 的设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训实体、 文化社团组织、 文化职能部门和协会大部分都在 科协、 艺术学校、 歌舞团、 杂 淮安市。淮安市也汇集了文联、 技团、 话剧团等众多的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 ( 二) 品牌优势。 淮安市区文化渊源较深, 文化氛围较 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淮海戏 、 悲怆激昂的西路淮剧和轻快 浓, 淮安京韵大鼓等民族传统文化积淀较深, 活泼的荀派京剧、 经过多年的挖掘和培育, 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 、 兼职演 出队伍。淮安市有淮扬美食文化节 。 同时有着 “运河之都 ” 等荣誉称号, 并成功举办过运河文化节等活动。以上都是增强 淮安市文化氛围的有效载体和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 ( 三) 产业优势。近年来, 淮安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 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在某些领域形成了文化创 语言为代表的教育培训业 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艺术、 集聚效应不断扩大, 在淮安少年宫一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培 艺术展览、 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企业 训基地。一些文化中介、 稳步发展, 经营向好, 正在成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 。 淮安市虽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具有一些优势, 但与其 它产业相比, 发展速度不快,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观 念滞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一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没 有从过去那种文化、 体育仅是公益事业的认识中解放出来, 导致文化管理与经营体制滞后 。 受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消费 习惯等方面因素制约, 相当一部分人花钱买健康 、 花钱买享 导致文化消费市场发育迟缓, 在一 受的文化消费意识不强, 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二是经验不 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 尚属新兴产业。 对于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国内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 循。从淮安市情况看, 应该形成一个中长期的产业发展规 划, 建立一个完整和清晰的发展思路, 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缺乏鼓励文化创意产业 的调整与优化会有重要作用 。 另外, 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缺乏文化行业改革方面的经验, 缺 也是影响文化创意产 乏对文化市场监管松紧度把握的经验, 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规模偏小。 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 场馆会所的规模、 数量和质量还要加强; 文化中介组织和经 纪人队伍缺乏, 文化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的数量偏少, 不足 多数企业 以起到全局性的牵动作用; 市场规模还需要扩大,
一、 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城市, 在文化创意产 业等方面, 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类型构 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结构变化较大, 布局日趋完善。 培育支柱产业效益凹显 。 地方文化创意产 特色鲜明。 据不完全统 业要加强地区特色使其亮点突出, 000 计, 淮安到 2011 年底, 文广新系统服务企业已经达到 3 , 个, 从业人员将近 2 万人左右, 厂房及经营面积约 75 万平方 米, 资产总额为 20 亿元。印刷、 发行、 广电、 艺术表演团体四 其年营业额、 销售额占文化产业八个门类 大行业发展迅速, 整体年营业销售额的 94% 。 淮安市主城区已经形成有影响 力的清河路数码图文一条街 、 大治路数码音像制品一条街 、 健康西路和电子市场的电子产品集中区, 特别是交通南路的 汇通出版物市场一条街已经走上规模化 、 正规化、 连锁化的 同年六月清河区启动清 道路。2008 年淮安软件园启动建设, 河动漫产业园建设。 一大批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和 日益繁荣的文化艺术, 构成淮安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 到 2011 年底仅清河区就有印刷企业近百家 。 创造产值 4 亿多 000 余万元, 000 多人。淮安市文 元, 实现利税 3 , 就业人员 4 , 化创意产业占全市 GDP 的 2. 6% 。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文化教育、 娱乐的消费也有所增加 。 目前, 淮安已初步形 成了文化娱乐市场、 书报刊市场、 音像制品市场和文物字画 、 工艺美术品市场等品种较为齐全的文化市场, 初步形成了以 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新局面 。 文化市场 国家办文化为主导, 的开放, 加速了精神产品的流通和再生产, 加快了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的步伐。 二、 淮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 淮安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比较明显, 具有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优势 。 ( 一) 资源优势。淮安市文化、 体育、 娱乐休闲、 餐饮旅游 有正在建设的 等与发展文化产业有关的设施资源相对丰富, 淮安市体育中心和淮安市图书馆和已经建成淮安森林公园 、 电影城、 宗教场所、 咖啡休闲街等。 随着城区改造和市区文 化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 一些文化设施及带有文化服务功能 淮安市许多专业 的大型商业项目正在筹建或兴建中 。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