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与意义:采用SCP模型研究行业结构,企业行为与业绩表现,通过研究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对比标杆企业上市前后的运营与财务表现以及不同扩张周期发现教育培训行业成长关键指标,为筛选投资标的提供借鉴与参考。
最后结合最近三年来教育培训行业PE/VC 行业投资事件,理解教育培训行业投资趋势。
关键发现增长速度:教育培训行业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低于文化产业25%的增长速度。
K-12 教育培训行业增长速度及规模在几个细分领域中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增长动力: 教育培训行业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
区域特征: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化特征。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场饱和度较高,市场规模较大,竞争激烈,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均GDP 超多 5000 美元的二三线城市。
未来可以集合标准化与区域化,平衡扩张速度与运能能力的年营业额 10 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将会逐步增加。
业务类型:小班化教学利润率较高,但是扩张速度慢,主要依靠横向一体化(产品多元化)推动业务增长。
一对一教学利润贡献(一、二线城市利润率低于三四线)不均衡,扩张速度较快,主要依靠区域扩张策略。
标杆企业从区域性品牌建立覆盖一线城市业务体系,营业收入增长到 10 亿元人民币大概需要五年时间(新进入企业需要更长时间)。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成熟的教育培训企业综合税率 15%-25%(2012 年新东方税率为20%,学大为 20%-25%,学而思为 15%,均低于财政部发布的 40%的企业综合税赋),税收成本的差异主要来高新技术企业减税优惠及研发投入产生的抵税效应。
成本上涨压力主要来自于师资成本和市场费用,标杆企业平均毛利率 45%左右,净利润率 15%左右。
较高的品牌投入可以获得更强的定价权。
快速扩张是企业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企业赢利状况主要取决于经营效率而非成本控制。
投资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资活跃度居前,从 2011 年 1 月到 2013 年 7 月,教育培训行业各类投资事件 34 起,投资总额为 76.7 亿元人民币。
在经历了 2012 年的冷冻期后,2013 年投资事件增多,涉及在线教育的投资金额占 68%,今 2013 年 1 月到7 月在线教育类投资金额就占到近三年来教育培训行业投总额的 43%。
一、行业规模与增长动力1. 市场规模与发展速度**研究显示2009年-2015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5%,低于财富证券预测的文化产业25%的年复合增长率。
1教育培训行业增速平稳,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K-12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1319亿元增长至2014年2112亿元人民币规模。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11%,行业领先企业有望达到30%以上。
中国目前有近2.2亿人的消费群体,机构总数量超过10万多家。
1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小于职业培训,学前培训及民办高校,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早教,网络教育及职业教育2009-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均高于15%,市场潜力较大。
1来源:**2011年《中国教育行业发展思考》注:图中的考试辅导与本文中K12课外辅导含义相。
2. K-12产品及服务形态中国K-12 课外辅导行业各细分领域基本稳定小班教学和一对一市场份额会基本稳定(接近90%),网络课程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规模依然偏小。
2009年以前的网络课程基本以传统北京四中网校,北大附中网校,101中学网校及黄冈网校等视频在线点播为主,2014年的网络课程内容提供主体将以课外辅导机构为主,平台型及注重社交,互动类新型在线课程将成为主体。
13. 增长动力教育培训行业属于消费领域,基本的增长动力来源于人均GDP的增加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从需求方面讲,行业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均GDP的增加课外辅导行业渗透率提高及人均教育支出增加。
从2003年至2006年四年间中国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为12%,从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间中国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为17%。
从教育服务供给方面讲主要来自于大规模VC/PE 资本涌入,教育培训机构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能力提升。
2007年到2009年中国课外辅导行业规模复合增速达到23.8%,主要原因在于新东方的上市效应带动了PE/VC资本集中注入,使原有北京的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教育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市场对于教育行业投资热情迅速退去,除去2009年至2012年PE/VC投资教育行业总金额回落至2006年的6000万美元的水平。
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近9000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使得课外辅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动力。
二、行业结构与发展趋势1. 区域: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集中度低据IDC报告显示,2012年该行业的前五大公司的中小学家课外辅导机构营收占整个课外辅导市场总营收的1.6%。
2012年,课外辅导行业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学大教育,营收也仅占整个行业市场份额0.42%。
这种高度分散的市场特点为能提供高品质服务、具有良好品牌和信誉的课外辅导机构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单个区域市场来看,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城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处于第一梯队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如新东方、学大教育、学而思、安博教育、巨人教育等,合计能占到整个市场的50%以上。
相对而言,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各省(区)二线城市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格局则要显得不够明朗,市场集中度较低。
根据学生数量及人均GDP,可以将全国分为五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一线城市行业集中度较高,进入品牌化竞争阶段,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杭州,南京,重庆,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是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扩展争夺的主要区域。
一级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规模及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二线城市潜力很大,是业务拓展的主要区域,三线及以下市场全国性品牌较少进入。
2. 结构: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课外辅导行业以小班教学为主要业务的学而思师资成本占净营收20%左右,以一对一教学为主要业务的学大师资成本占净营收的50%左右,租金占10-15%左右。
营销费用在区域扩展过程中会快速增加,人力成本,租金的上涨,退稿运营成本。
现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经营成本上涨压力逐年上涨,进入门槛提高,运营效率低下的小型培训机构会逐步被淘汰,具有品牌优势的区域性公司机会大于全国性品牌。
中国以省(直辖市)为单位的高(中)考命题制度,及教材编写发行制度成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区域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现有行业领先者市场份额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缓,并且面临区域化培训品牌的强烈抵制。
同时非充分竞争的市场那环境,营销渠道掌握在区域品牌手中,会形成区域化区隔,现有的行业领先者市场规模会伴随总量增大的增大,但是更多结合标准化区域特征的大型连锁型企业将出现。
3. 用户规模稳定,二三线城市市场容量巨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为253万人,与2009年的231万人相比稳中有升。
各学段人数比例基本稳定:学前教育6%(4000万),义务教育65%(1.65亿),高中教育29%(4700万)0未来的三四线城市中产阶级绝对数量的增加将使得2002年,当中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之时,其中大约40%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
这个比例到2022年将下降到16%(见图3)。
中产阶级在一线城市的规模并没有萎缩,只是内陆小城市的中产阶级增长得更快。
主要增量由三线城市所贡献,到2022年,这些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将占全国的30%以上,2002年这个比例仅为15%。
2012年中国内地人均GDP 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有51个,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随着这些地区GDP快速成长,占家庭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教育培训市场将快速崛起。
这些二线城市的迅速崛起将会改变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
4. 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由于文化的相似性,分析韩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轨迹对于理解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小学课外辅导已经在亚洲很多国家获得较高的发展。
在韩国,89%的小学生、75%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接受不同形式的课外辅导。
2010年中国有20%中小学生会参加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普及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001年韩国人均GDP为1万美元,2009年北京市人均为10070美元。
GDP6000美元,同期韩国人均GDP20000美元。
从2001年到2005年课外辅导机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占教育培训行业50%左右。
K-122010年中国有20%中小学生会参加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普及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发布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这些因素都将推动K-12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成长。
同时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
三、行业领先企业业绩1. 业务模式与价值创造过程教育培训行业按照业务形态可以分为以学大为代表的一对一模式和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小班模式。
两种经营模式由于价值定位不同带来的成本结构,业务扩张方式与盈利水平。
教育培训行业基本投入为师资和教学场地(占营业收入35%-60)。
近几年及可可预见的未来这两项本城都会上升,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差异化区域化与运营管理的标准化。
培训机构会组织相关教学专家研发培训教材,小班教学教材研发能力与投入高于一对一教学(2012年学而思教材研发投入约为1000万)。
小班教学师生比远远高于一对一教学,师资成本约为一对一教学的二分之一加。
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培训教材与教材教学水平,小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更高,教学质量更加容易控制。
国家教育及考试政策是影响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回顾K-12领域网络培训发展历程对于判断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趋势有重要借鉴意义。
1996年-2005年,在名师资源极度稀缺、全国高考统一命题,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录取标准的时代,四中网校、101中学网校,北大附中网校,黄冈中学网校等网络教育成长速度远远高于面授培训。
2005年起,自主命题在全国展开,截止2012年已经有16个省市开展自主命题。
仅普通高中阶段主流教材书从1种增加到至少8种,中考以市为命题基本单位,小升初以区县为基本命题单位。
受此影响中国网校产品研发成本大幅度增加(从开发一套到多套视频课程),目标消费者减少(从全国用户到省级用户到市级用户)。
这也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高度分散的根本原因。
全国性教育品牌在扩张扩成中遇到很大挑战。
教育培训服务购买属于本地化的复杂耐用品决策,同时由于教学效果无法短时间内明确感知,品牌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