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健知识
1、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必须首先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制定生活制度时,应合理地安排婴幼儿的进餐时间,保证婴幼儿有充足的睡眠以及户外活动的时间。
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具体特点,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生活制度的安排上有所区别。例如:幼儿年龄越小,其进餐的次数就越多,睡眠的时间就越长,而每次游戏活动或教育活动的时间则越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进餐的次数以及睡眠时间可以逐渐减少,而每次游戏活动或教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则可以逐渐增长和增多。
晨间接待
1、擦净桌椅、窗台,扫净楼梯、走廊,开窗通风。
2、7:00在活动室门口热情接待家长。询问幼儿在家情况,叠放好幼儿衣物;接待孩子和家长要热情。如在室活动,教师要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不做与晨间接待无关的事情。
3、教育幼儿有礼貌并使用礼貌用语。如问:“老师早上好,爸爸或妈妈再见”等。
早操
1、按时出操。
2、教师精神饱满地带操,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
3、幼儿有良好的做操秩序,动作整齐、规范。
进餐
一、开饭要求:
1、 教师提前5分钟打饭。
2、 餐前
1) 负责组织幼儿分组洗手。
2) 规范擦餐桌、擦洗的桌子要放置再污染(如幼儿趴在桌上乱摸等)。
3) 教师取拿饭菜要用流水肥皂洗手。
3、 所有餐具不能放在地上。
2、人园后的定期健康检查
幼儿人园后应定期迸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1岁至3岁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
托幼园所应为每名幼儿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全面了解和判断每名幼儿生长发育的情况。
幼儿每次健康检查以后,医务保健人员都应对幼儿个人以及集体进行健康分析、评价以及疾病统计,并据此提出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的相应措施。
托幼园所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使婴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规律性,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这不仅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婴幼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为保教人员顺利地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
托幼园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时,必须综合地考虑与之有关的各种因素,制定出既切合本园实际情况又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一般来说,在制定生活制度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3、地区特点以及季节变化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较大的南北气候差异以及东西时间差异,各园所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以及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活制度。同时,在制定生活制度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季节的特点,对生活制度中的部分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夏季昼长夜短,幼儿入园的时间可适当提前,寄宿制幼儿园早晨起床的时间也可以适当提前,而幼儿晚上睡觉的时间也可以适当推迟,为了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地延长幼儿午睡的时间等。必要的话,托幼园所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出不同季节的生活制度。
1、入园前的健康检查
即将进入托幼园所生活的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鉴定该幼儿是否能过集体生活,预防将某些传染病带人到托幼园所中而且,入园前的健康检查还能为托幼园所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每名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健康状主要内容:
(1)了解幼儿的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疾病史等。
5、 每次饭菜不要盛的太满,馒头包子要分在托盘内,不要放在桌子上。
6、 幼儿撒了饭及时擦干净,对食欲不振、精神不好或呕吐的幼儿要及时处理。
7、 餐后教会幼儿用温开水漱口。
三、餐后要求:
1、 餐后,当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如散步等),活动确保15分钟左右。
2、 保育员教师擦干净桌子;地面先扫后拖,幼儿进入厕所小便、盥洗、午睡,晚班教师协助主班教师做好配班工作。
3、每日的健康观察
幼儿每日人园以后,医务保健人员和保教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每日的健康检查和观察,发现疾病及早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加重或在园内传播。幼儿每日的健康观察主要包括人园时的晨检和全日的观察。
①入园晨检
晨检是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疾病,而且,对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也可以及时加以处埋。同时,也能了解到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有利于保教人员更好地做好当日的工作以及密切家园的联系。
洗手
一、幼儿集中洗手时,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师,职责如下:
1、 防止幼儿意外事故发生。
2、 帮助幼儿提裤、卷袖。
3、 督促幼儿正确洗手、擦手。
4、 在盥洗室的教师必须等最后一位幼儿洗完手后方可离开。
二、幼儿洗手时间:
1、饭前便后。
2、户外活动。
3、传染病期间,应加强洗手次数。
三、洗手步骤如下:
1、卷起袖子,难卷的幼儿教师帮助卷袖子。
晨检中如果发现幼儿有身体不适或疾病迹象,应劝说家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或暂时将该幼儿隔离,请保健医生进一步检查,然后再确定是否入班。
②全日观察
幼儿人园以后,保教人员在对幼儿进行日常保育和教育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幼儿有无异常表现,重视疾病的早发现。全日观察的重点是:幼儿的精神状况、食欲状况、大小便状况、睡眠状况、体温等。
为此,托幼园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时,应考虑到不同性质的活动轮换进行,做到劳逸结合、动静交替,例如:在教育活动之后,可以安排幼儿自由的游戏活动在室内较安静的活动之后,可以让幼儿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等,这样,便可以使幼儿大脑皮层各机能E的神经细胞以及身体的各器官系统既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锻炼,又能得到轮流的、充分的休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离园
1、 饭后组织幼儿离园活动,活动有组织、有内容。
2、 严格使用接送卡。
3、 高度负责,把每一位幼儿安区交给家长,不准出现幼儿自己离园、离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现象,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实得到家长同意,并请陌生人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后,方可把幼儿交给陌生人,慎重对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儿离园。
1、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要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
2、体检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检查,并由体检单位按规定填写健康检查表。
3、工作人员体检合格,由体检单位签发健康证明书后,方能上岗工作。
4、对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肢体残疾者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
4、家长的需要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入园以及离园都必须由家长亲自接送,因此,托幼园所在制定生活制度时,还应该考虑幼儿家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更好地为家长服务。例如,幼儿入园的时间,可以根据家长的需要适当地提前,而离园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地推迟托幼园所为幼儿提供的膳食,可以由一餐两点增加到三餐一点或三餐两点等。
3、 幼儿有良好的课堂常规。
4、 课堂气氛活跃。
户外活动
1、 所有幼儿组织在视野之内,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不能坐着或与别班教师闲聊。
2、 户外活动,有组织,由内容,保障安全。
午睡
1、 幼儿午睡时,须脱外衣裤,外衣裤不能放在枕头下。
2、 值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午睡的护理。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教师不允许睡、靠、坐在幼儿床上,更不允许用孩子的寝具。
平时活泼爱动的幼儿,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爱活动、没精打采了幼儿吃饭时没有食欲,甚至出现呕吐等现象幼儿小便颜色加重、大便次数增多或拉稀了等等,都反映出幼儿身体的异常,应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身体检查,以确定幼儿是否生病。
(二)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
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托幼园所的工作人员在迸人托幼园所工作以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合格者方能迸人到托幼园所中从事工作。
4、 理园前,打扫好本班室内外环境卫生,关好门窗,检查水、电阀门开关。
托幼机构十项卫生保健制度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防止和控制疾病发生或在园内传播的基本措施。托幼园所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一、生活制度
(一)生活制度的意义
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指按科学的依据把幼儿每日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如入园、进餐、睡眠、游戏、户外活动、教育活动、离园等在时间和顺序上合理地固定下来,并形成一种制度。
二、健康检查制度
托幼园所应建立和健全健康检查的制度。健康检查的对象应包括新入园的幼儿、在园的幼儿以及托幼园所中的全体工作人员。
(一)幼儿的健康检查
对幼儿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同时,对疾病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
(三)生活制度的实施
幼儿生活制度建立以后,应该严格地加以实施,以保证幼儿在园内生活的规律性。但由于幼儿在园内的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活动介入,例如开幼儿运动会、组织幼儿外出进行远足活动、进行健康检查等。因此,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既应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同时又应该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晨检工作应在幼儿每天清晨大园时进行,寄宿制幼儿园应在幼儿早晨起床以后进行。负责晨检工作的人员可以是医务保健人员,也可以是具有初步医学知识的保教人员。
幼儿晨检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摸、二看、三问、四查。"一摸"是指摸摸幼儿的前额部位,粗知幼儿的体温是否正常,摸摸幼儿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二看"是指认真查看幼儿的咽喉部位是否发红,观察幼儿的皮肤、脸色以及精神状况等有无异常"三问"是指询问一下家长,幼儿在家里饮食、睡眠、排便等生活情况"四查"是指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到园内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对于体弱多汗的幼儿要加强午睡护理。
4、 午睡室睡前睡后开窗通风。
5、 在规定时间内起床,不拖拉。学习整理床铺。(中、大班)
饮水
1、 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保育教师应提供幼儿随时饮水的条件。保温桶应始终有适宜温度的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