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_世界格局新变化与中国外交

2_世界格局新变化与中国外交


• 除了“金砖国家”之外,墨西哥、波兰、土耳其、 阿根廷、埃及等一大批地区大国都以持续较高的 发展速度而在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 的影响。
• 21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化,不是美国的衰落, 而是众多“他者”的崛起。
——法里德·扎卡利亚
然而,一批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 起,这却是世界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现象。
• “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是 当代街头运动的典型事例。
• 21世纪的国际格局中不能不考虑非国家行 为体的作用,这将改变过去国家政府是国 际关系中唯一主导力量的状况,这是值得 各国政府和社会深刻关注的现象。
(四)大国战略协调与对话深入发展
• 目前已经建立了诸多稳定的大国战略协调机制。 如8国峰会和20国峰会等。 • 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定期) 。 • 中欧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举行副外长级的战略对 话、国家元首热线电话等。 • 2009年4月,中美宣布将布什时期的“中美战略经 济对话”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建设为“中美 战略和经济对话”。 • 2010年3月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访问中国期间, 两国宣布提升中英战略对话机制级别。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两大理念: • 和平发展 • 和谐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10.15) 2007.10.15)
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 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 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 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 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 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三)中国外交战略、策略
• 战略层面韬光养晦, • 策略层面有所作为。 邓小平关于冷战后指导我国外交 工作的28字方针 :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 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 光养晦、有所作为”
(四)中国外交新布局
•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 2010年以来增加了两个新的要点:软力量 建构、议题外交
(五)外交方式很灵活
• • • • • • • • 首脑外交 “1+多”外交 战略伙伴关系 论坛外交 奥运外交 世博外交 亚运外交 ……
2
3 7 9 10 100
162,818 16,674 364
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起人克劳斯·施瓦布说: 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起人克劳斯 施瓦布说:“改变世 施瓦布说 界不再是政府的专利。 界不再是政府的专利。” 扎卡利亚也建议美国“在气候变化等新问题上, 扎卡利亚也建议美国“在气候变化等新问题上,也 许组成一个包括私有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新同盟最 管用。”“……如果固守国家处于强势的旧观念, 如果固守国家处于强势的旧观念, 管用。”“ 如果固守国家处于强势的旧观念 认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过去的老办法, 认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过去的老办法, 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第二节 中国外交
一、中国外交概况: (一)基本原则:
• 中国外交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 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时期处理周边关系的原则——“与邻为善、以邻 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精神——作负责任的大国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20国集团取代了8国 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协调与合作的新平台。
危机以来,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重点讨论推动世界经济复 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问题等 议题。
IMF投票权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4月29日批注了份 额和投票权改革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发达 国家在该组织的投票权比例将从59.5%降为 57.9%,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比例则从40.5%上 升为42.1%。美国仍是拥有份额和投票权最多的 国家,分别为17.674%和16.732%。中国在IMF的 份额增加到3.997%,投票权增加至3.807%。
当前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观察: 一、美国相对实力下降: 美国相对实力下降: 美国实力的转折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来看。 阶段一:911事件之后 事件之后。 阶段一:911事件之后。
盛极而衰的过程。 单边主义 硬实力方面: “双赤字 ”、“世 界经济失衡” 软实力方面:美国国际形象受损, 伊斯兰世界反美意识强烈
三、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虽然主权国家 依然是世界经济运 行的基础和规则制 定的主体,但跨国 公司正在成为决定 世界经济的又一主 体。
2009年世界1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与国家 GDP对比(百万美元)
公司标志 中文名称
1
总部所 在地
年营业收 入 458,361 442,851 405,607 230,764 207,814 204,352 64,948
“和平发展”道路理念是中国关于自身 和平发展” 和平发展 发展道路的思考, 和谐世界” 发展道路的思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 国关于国际治理、人类发展方式的思考, 国关于国际治理、人类发展方式的思考, 二者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 思想,是新中国外交50余年来理论积累和 思想,是新中国外交50余年来理论积累和 50 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 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是为世界国际关系 理念做出的贡献。 理念做出的贡献。
阶段二: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 阶段二:次贷危机爆发以后。 主导地位受到质疑
美国07-10年失业率(%)
• 美国是否从此走下坡路? • 能否观察到美国经济竞争力、领导力的下 降? • 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经济做了哪些调整?能 否重塑美国雄风?
……It’s a long story……
二、西方整体衰落和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欧洲、日本的相对衰落,降低了其他力量 中心对美国的牵制能力,制造了中美 “两强争雄”的幻象。
2010年世界前12位经济体GDP(万亿美元)
1 United States 14,825,400 5,878,629 2 China 3 Japan 5,497,813 4 Germany 3,309,669 5 France 2,560,002 6 United Kingdom 2,246,079 7 Brazil 2,087,890 8 Italy 2,051,412 9 India 1,729,010 10 Canada 1,574,052 11 Russian Federation 1,479,819 12 Spain 1,407,405
20082008-2011 金砖四国” 年,“金砖四国” 对世界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持续超 50%, 过50%,成为世 界经济危机中的 稳定器。 稳定器。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 琳堡首次举行正式会晤,新兴经济体国家首次单独登台, 倍受关注。2010年4月在巴西举行第二次峰会;2011年4月 在三亚举行第三次金砖国家(吸收南非)领导人会晤。
2010年世界GDP总 2010年世界GDP总 年世界GDP 量约63万亿美元。 63万亿美元 量约63万亿美元。 金砖四国GDP GDP总计 金砖四国GDP总计 11.17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1.17万亿美元, 占世界总额的17.7 占世界总额的17.7 %,中国约占世界 %,中国约占世界 总额的9.3% 9.3%。 总额的9.3%。
• 冷战前,世界近现代史上曾有过四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它们是经过四次大规模战争之后确定下来的: • 第一次格局变动是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至1648年)后 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持续了150年的和平秩序; • 第二次格局的变动是拿破仑入侵意大利、奥地利、普鲁士、 西班牙和俄国的战争失败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的 维也纳格局持续了100年。当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 心,世界性的政治事件大多发生在欧洲,所以这两次世界 格局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 第三次格局变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 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世 界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由英法控制,维持了20年 和平秩序。 • 第四次格局变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 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后,形成了雅尔塔格局。雅尔塔格局随 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结束,世界的 70%-80%;2010年降为51%。 2000年,“金砖四国”GDP占全世 界的8%,2010年已上升到17.7%。
“金砖四国”(BRICs )的崛起使多极化趋势 金砖四国” 更加明显
2003年 2003年,高盛发表了 BRICs一起梦想 一起梦想: 《与BRICs一起梦想:通 2050年的道路 年的道路》 往2050年的道路》报告 声称“今后的50 50年 书,声称“今后的50年 是巴西、俄罗斯、印度、 是巴西、俄罗斯、印度、 中国, 金砖四国’ 中国,即‘金砖四国’ 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 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
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2011年7月,IMF总裁拉加德任命 原总裁特别顾问朱民(原中国 央行副行长)为IMF副行长。朱 民成为继林毅夫之后,第二位 在重要国际金融机构管理团队 中任要职的中国人。
2008年2月,中国北京大学教授 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 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 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 士出任这一要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题二
第一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