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励志文章

公司励志文章

公司励志文章文/赵晓璃当代的马云大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鼓舞了多少人燃起了胸口的梦想,当我们摩拳擦掌积极投身事业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巨大的困顿却如影随形。

这个困顿就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何不见任何效果呢?一、方向不对,越努力越迷茫有句俗话说得好,“不要在兔子身上挤奶”。

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各种诠释,在梦想的层面上,我觉得可以套用这个格式换个说法,那就是“不要指望在别人理想的土壤中结出自己的果实。

”想来想去,家里人觉得还是会计好,所以给她做主报了这边的培训班学习。

通过聊天,我发现了一个事实,这个女孩现阶段根本不适合学会计。

因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份理想更像是她父母的理想,并不是她主动选择的方向。

如此前提下的努力,又怎么会有理想的结果呢?我后来建议这个女孩回去和父母开诚布公好好谈一次,把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以及内心的想法告诉他们,否则如果继续这样表演下去,耽误的可是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啊。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方向不对,永远追逐不到你想要的,便会迷茫。

”二、警惕无效的努力1、不要沉溺于给你带来虚荣的事情里。

上学那会儿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写字特别好看,在我们看来如苦役一般的抄写在他看来不仅不苦,反而还是一种享受。

然而就是这位字写得特别好看的同学,后来成绩却严重下滑。

时隔多年我们才想明白,他写字好看这件事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而由于他太容易沉浸在这种满足感里面了,所以也就渐渐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依靠抄书这件事情。

对于这种努力,我的观点是以结果为导向。

有很多人问我,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成为财务高手?其实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一个理论,叫做“一万小时理论”。

也就是说,想成为一个领域的行家能手,至少要经过一万小时专注不懈的努力。

如果你每天在这件事情上坚持四个小时,那就意味着要2500天,差不多要七年左右的时间。

而如果这七年之间你并没有持续努力,而是经常给自己放大假,一放就是个把月那么长,那么你可以重新计算下,到底要多少年才能达到你期望的高度?我们总喜欢羡慕别人,但不要忘记了,别人今天看似毫不费力取得的成绩,背后无一例外地都是经过了艰苦卓绝持续多年的努力。

他们之所以不渲染不鼓吹,是因为在他们那里,这种努力是一种生活常态,他们将这份坚持已经形成了习惯,像每天吃饭穿衣那样自然。

3、不要在一些小事中过于追求完美,要学会适当放下。

如今我找到了一个助手,业余时间帮我排版、发布文章以及回答简单的问题,而我主要的精力则放在写文章、回答读者分答提问、职业咨询以及有价值的互动上。

记得圈里的朋友小米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致意思是“那些你不肯舍弃的能力,终有一天将成为你的负累。

”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学会站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上俯视它,必要的时候找人一起合作,而不是将自己深陷其中,贪图做好每一个细节,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成长。

4、打造自己的稀缺性,不要试图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全能手”。

还记得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没多久的时候,出现过几篇传播率不错的文章,接着就有各种编辑找到我,和我谈出书的事情。

一开始我兴奋异常,按照对方要求写稿发文给他们审阅,然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他们谈条件,然而问题在于,我并不是全职作者,我还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还要写作,另外我对于出书这件事情完全茫然,到底谈怎样的条件等等一无所知,如果从头学起,将耗费我大量的时间。

我想了想,我的长处不在谈判上,所以我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如今的经纪人。

当时也有一些朋友说我傻,有了经纪人之后,利润是要和对方分的。

但我认为,正是因为对方分钱,所以对方才可能把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费心去把关。

另外这位经纪人确实很负责任,我的第一本书从选题到找出版社到后来的目录他都费了不少力,平时有任何问题给他留言基本上可以做到“秒回”,一路给了我很多帮助。

有位大师曾经说过:“最糟糕的就是把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做的非常好。

”我们必须学会聪明地努力,这样才能早日取得美好的收获。

文/陆JJ01演讲快结束时,我听到旁边一对男女在议论,男的小声说:“这种公司很好办的,要搞活动就是雇几个人,搭几张桌子的事儿。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听到这话,我心里真觉得堵了块石头,因为简单粗暴的评论能把人的努力在瞬间贬得一文不值。

作为Amy的前同事,我知道她几乎是耗尽了心血才让公司走到这种地步。

有一次我凌晨回公司,发现Amy还在改策划案,边上是一袋袋速溶咖啡。

更夸张的是,她喝咖啡连冲泡的时间都没,直接干吃速溶咖啡。

再后来,直接从网上买了个睡袋,天天睡公司。

后来她身体自然就垮了,得了很严重的胃病,眼睛也出了点问题。

我觉得她完全没必要这么拼,她告诉我创业公司不拼就是等死,不然怎么会只有1%的创业公司活下来,成功是要用辛苦去换的。

我没有什么话能反驳她,她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尽管如此,Amy从来不在任何场合提及自己的努力与辛苦。

人前扮女神踩高跟,人后是风风火火的女汉子,永远撩起袖管冲在最前面,轻伤不下火线。

这一秒,她站在演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眼前的一切景象,都显得那样美轮美奂。

可没人想到她是刚从医院做完胃镜,打车来现场的。

很多人记住了Amy的光鲜,但我只记住了她在黑夜里伏案工作的景象。

我甚至到现在都无法想象,一个人是如何熬过创业初期的痛苦,走到现在的。

他们永远不明白那些牛逼闪闪的人,都是从黑暗里爬出来的人。

很多人只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而你不知道罢了。

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苦逼往事,才是真正让他们成功的理由。

02高考前3个月,年级组组长把一个去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学长请来,给学生开动员大会。

一听到是考上北大的神人,周围人都拼了命地往演讲大厅挤。

那个学长的表情淡然,笑容亲切,十分自信,在上面平静地叙述着整个高中的奋斗史。

我是工作人员,能感受到台下的人群是极为亢奋的。

学长的讲述正像给他们打了一剂兴奋剂,这也是此次动员大会的目的所在。

我是学生团队里面唯一一个男生,演讲结束后,年级组组长派我送学长去车站。

正因为这样,路上我们有了交流的机会。

演讲的现场我根本没好好听,因为现场狂热的氛围和人群难以使人静心。

没想到的是,在路上与学长的闲聊中,他竟然跟我说了很多,在演讲台上没有说的话。

那个时候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他整个半年都在痛苦中度过,甚至还有轻度抑郁的倾向。

除了白天学校的常规学习时间,晚上他还要学到凌晨3点半。

睡眠时间不够,他就第二天挑时间利用碎片时间补觉。

在家里学习,会在写字桌边上放一把水果刀。

我听着吓了一跳,他说他每次觉得疲倦了,就用小刀子在右臂上划一个很浅的小口子,这样又能重新打起精神学习了。

唯有刺痛,才能惊醒一个人。

年级组组长请他来分享心得,但是明确告诉他,因为是动员大会,所以要展现最阳光,最自信的一面。

于是他不得不把那些阴暗的经历都收起来,只能展现最温暖的一面。

可极为讽刺的是,所有这些摆在台面上的自信与阳光都是虚假的。

那些躲在角落里的,焦虑的、阴暗的、病态的努力,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原因。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长说的这段话:03考上研究生以后,很多学弟学妹加我微信,希望我能分享一点成功的经验。

那时,我才体会到当年学长跟我说的那段话,是极为正确的。

作为过来人,能和他人分享的东西十分有限。

我可以授之以鱼,也可以授之以渔,但我不可能把努力的所有过程展现在他们面前。

我也不可能四处宣扬我的痛苦和毅力。

很多人对着我发笑脸的表情,说我厉害,说我很棒,但他们不清楚我曾经为了考试而付出的代价。

那种共鸣与理解是单薄的,他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去了医院,进了诊室,医生一见我的病症,立马掏出一个红本子,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源登记册。

医生跟我说,水痘传染性极强,早点回家躺着去,睡一礼拜再出来。

半夜睡觉,额头烧得厉害,肚子又不舒服,只能躺床上打滚缓解,从凌晨1点滚床单滚到凌晨4点。

紧接着是无尽的呕吐,飞速跑进厕所,手扶着马桶边缘,脸正对着马桶,吐个没完。

我当时真觉得把整个世界都吐出来了,把所有器官都要吐出来了。

吐到早上6点,头直接枕着马桶睡着,睡得很香。

要是在现实中,这种故事都不会说,因为一说就显得矫情,也就只能写写文章回忆一下这种苦逼往事。

在学弟学妹面前,我笑着告诉他们,要加油。

但笑完之后,我没法更深入地讲了。

因为吃苦这种事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那些无尽的、漫长的痛苦都黯淡了,它们早已化作了众人面前的微笑。

04正因为牛逼之人在看不见的地方努力,所以旁人会说:“你看,他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他只是家里条件好罢了,他说不定是开了后门的。

说白了,他只是那只风口上的猪,如此而已。

”他们不明白,所谓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而他们之所以仍旧在平庸中沉醉,只是因为他们不敢用苦逼去交换。

他们怕输,他们怕选择一条唯一的路,他们怕用尽气力之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甚至有风来了,他们都不会往前挪一步。

他们在努力之前,就已经扼杀了所有的可能性。

看到Amy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公司上新闻联播的截图,我为她鼓掌。

因为我知道她配。

因为她懂得成功者的一个基本法则:物物交换。

你想要什么?好,请用东西去换。

你想要成功?你想要牛逼?很好,用辛苦去换,用做一个苦逼的决心去换。

05奇葩说第三季的尾声,最后一场1V1对决的辩题是“懒是否是人类之光?”当姜思达和黄执中辩完后,郭德纲做了这样一个总结陈词:“如果演员都用功的话,都会成为侯宝林。

可是这一场相声七段,七个侯宝林,我们怎么安排谁第一,谁最后。

老天爷就是这么设计的,有的就是开场的命,有的就是中间,有的就是攒底。

勤奋的就勤奋吧,懒的就好好歇着吧。

这是天道。

”牛逼之人的数量永远占2,非牛逼之人的数量永远占8。

不得不承认,变得牛逼或是取得成功,都太辛苦了。

但总有20%的人,愿意逆着人性来,愿意跟人性对着干,愿意用代价去交换,去换一个成功的花环。

也总有80%的人,他们顺应着人性,过着毫无意外的生活。

这真的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状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人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起因可能只是因为当年,那个懒人,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按部就班。

而那个未来的牛逼之人,他开始变得隐忍,开始接受做一些苦逼的事。

他开始明白,金光闪闪的牛逼,是要用阴冷的、疼痛的、不那么体面的苦逼去换的。

他开始明白,美好事物的诞生,是建立在某种牺牲之上的。

那些牛逼的存在,都绝非偶然。

文/李尚龙1繁华又迷茫的都市,有多少人真正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有多少人是先谋生,再谋爱?我说:“小方,这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我还是很努力的好不好。

”小方说:“你哪里努力了,你就是聪明。

当年我们每天都被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回到家不是直接睡觉就是看看电视就睡了,你竟然能辞职后这么快就换了轨道,竟然干得还不错,不是聪明是什么?”每次说到这里,我都摇头,不知道该如何接,她的话让我觉得“聪明”是贬义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