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建议人:邢海龙建议内容:一、食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重点。

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是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太低,处罚过轻导致不法分子胆敢以身试法,或一犯再犯。

启动地方立法权,食品安全必须“治乱用重典”,要在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动真格、出狠招,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

真正以严厉的法律判例来警示违法者。

二、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查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徇私舞弊、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培养群众对问题食品的识别能力及法律意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措施,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举报,让食品安全永远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让问题食品永无藏身之处。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检查、大检测、大公示。

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公开公示相关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等,让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情况心中有数。

强化信息收集,建立网络举报奖励机制,重奖举报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同时,媒体曝光也能起到重罚的效果。

五、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使食品安全责任可以追溯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者身上。

主办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单位:办理情况:A 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包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号建议的答复邢海龙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如何做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

提案中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以后整改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9043家。

食品生产环节方面,现有食品生产企业272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906家。

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有13家,涉及食品类别主要有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酒类等。

我市没有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企业。

食品流通环节方面,现有食品经营户21840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58家,大型农贸市场。

53家,上万吨冷库4家。

预包装食品占比达80%,20%为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

食品餐饮环节方面,现有取得许可证餐饮服务单位10456家,备案小餐饮2831家,小饭桌1737家。

餐饮业态包括大中小型餐馆、各类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大篷车聚餐、外卖送餐等。

二、食品安全工作成效近年来,全市各级食品监管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始终按照自治区局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

建立健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和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全市食品安全形式总体稳定向好,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

(一)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措施到位见实效。

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投入保障力度持续加大,考核权重占比达5%。

列出食品各环节关键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

推进职能整合向深度融合、力量聚合的转变步伐,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

(二)聚焦民生关切,严查违法行为守底线。

对标细则,补齐短板,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采取驻场快检和流动快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全市50家农贸市场食品监督日检日公示。

实行“临期食品”分柜或专柜销售与退出制度。

持续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市“小饭桌”备案率达到94.6%。

对重点和特殊食品和风险高的环节开展高频次的监管和抽检工作。

(三)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监管水平聚合力。

争取财政支持,改善基层执法设备配置。

采取现场实战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等多样形式,常规化开展培训。

制定规范的检查标准、检查程序、检查流程,统一工作检查模板,提高基层业务能力。

(四)
强化技术支撑,推进智慧监管增后劲。

改善技术支撑单位工作条件,强化现代先进检验设备跟进,采取不同形式培训技术检验人员。

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智慧监管平台。

(五)完善防控机制,强化应急处置提效能。

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每年度组织培训与演练。

制定舆情和热点问题应对原则与措施,构建市、县联动应急管理体系。

(六)规范生产经营,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促和谐。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格惩戒。

定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行动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媒介和“食药包头”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经常性地发布食品安全知识、工作动态和曝光典型案例。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七)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一是侧重进口食品监管,依据进口食品、化妆品收货人备案相关规定,对进口食品进行安全抽样检验,对预包装进口食品由原料至生产环节进行备案监管,加强口岸查验与市场监管部门联系沟通,做到流通领域监管无缝衔接。

二是对出口食品由原料到成品生产全流程监管,所有出口食品企业均实行许可准入,按照食品种类参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年度监测要求,对原料进行安全风险监测,依据总署食品安全局相关要求,对出口食品实行安全抽样检验,所有出口食品均实现原料、成品年度双重检测。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一)落实党政同责,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抓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这一重大政治任务。

二是切实发挥各级食药安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聚智汇力,精准施策,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督查考核评价机制,严把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三是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成4批次/千人检验检测任务。

(二)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聚焦食药安全重点问题、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要场所开展专项整治,严惩重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食品药品假冒等违法违规行为。

组织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行动,规范化妆品市场秩序。

开展一次性无菌、植入介入类、体外诊断试剂等高风险产品专项检查,重点整治无证生产经营与生产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的违规违法行为。

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开展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联合督查,严格管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

(三)推进智慧监管,提升信息化水平。

把现有的手段机制平台整合起来,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主动运用数据,提升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和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深入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大力推行“明厨亮灶”。

(四)落实主体责任,促进食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大食品、大产业、大健康的视野,全链条带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标准、检测、广告、品牌等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培育一批“包字号”品牌食品企业,加快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好监督检查、检验检测、执法办案和信息公开四种手段,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质量。

(五)汇聚社会力量, 完善多元共治格局。

一是加强食药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联合惩戒。

二是畅通食药安全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市民参与食药安全问题举报和企业食药安全内部举报,完善举报奖励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三是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用药月等宣传食药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发布消费警示,全面提升市民食药安全知晓度与满意度。

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诚挚地希望您对我局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