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管科

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管科

中国经济概论课程论文试论我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专业:学号:姓名:一、前言继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增长速率放缓以来,通胀压力持续走高,6月份通胀率到达2.3%,中国经济整体走势渐趋平稳,一时“唱空”、“唱衰”中国经济论再度反弹,甚嚣尘上,对中国经济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经济会走向硬着陆的风险持续增加,但将来中国经济到底会走向何方,不能仅立足于当前国内增长速率与通胀变化,要在世界经济大气候条件下,综合考究国内情况各项数据情况与未来发展空间,结合历史上发达国家或发达经济体发展过程,综合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判断。

二、经济硬着陆的衡量指标经济硬着陆是指一国政府试图在短期内消除严重通货膨胀,实施强力的财政与货币紧缩政策,结果导致市场经济各种均衡关系遭到破坏,经济增速出现严重下滑的现象。

经济硬着陆的主要影响: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市场萧条,企业减产或倒闭,失业增加,人均收入减少,甚至出现政局动荡。

衡量我国经济硬着陆的主要指标有三:(I>经济增长率。

经济学界把GDP低于7%作为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底线指标;(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o CPI如果持续上涨,财政与货币政策长期收紧,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3)失业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失业率超过6%将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趋势(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前景,学界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预计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还能有年均8%的增速。

但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会呈下滑趋势,得出这个结论受凯恩斯的影响。

凯恩斯提醒经济史学家注意一个明确的结论:“各国利润的膨胀时期与萎缩时期与国家兴盛与异常相符。

”国家的繁荣与否,在于国家各个行业是否能够盈利,如果所在国家的盈利额都在减少,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便处于下行期。

虽然我国的国家情况还未达到悲观境地,但相比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后GDP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落下了帷幕。

201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568845亿元,但同期增长7.4%,2014年第一季度GDP为128213同比增长7.4%。

具体见下表3-1与3-23-2 GDP环比增长速度GDP环比增长速度(%)2011年1季度 2.32季度 2.53季度 2.24季度 1.82012年1季度 1.42季度 2.13季度 2.04季度 1.92013年1季度 1.52季度 1.83季度 2.34季度 1.72014年1季度 1.4表3-12013年GDP初步核算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GDP 568845 7.7 第一产业56957 4.0农林牧渔56957 4.0业第二产业249684 7.8工业210689 7.6建筑业38995 9.5第三产业262204 8.327283 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672 10.3批发和零售业11494 5.3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33535 10.1房地产业33295 6.6100925 7.7其他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速己连续十几个季度在下行。

全球经济往下走,金砖四国也都在往下走,但中国经济形势在金砖四国中属于最好的,全球金经济下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经济下行,从表层现象看,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出口降低;中国劳动力成本升高;企业税负过重;人民币升值和融资成本高。

这四个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正面临丧失全球竞争力的不利局面。

但预期国内消费需求仍将加速增长,并接过投资河池口的接力棒,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居民消费潜力将得到快速释放,2012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六年来首次超过了投资的贡献率,虽然2013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略有下降达50%,但仍高于投资的贡献率,根据《2013胡润财富报告》,到2012年底中国有105万人是千万富豪,6.45万人是亿万富豪。

根据宜信财富与福布斯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大众富裕阶层规模保持着稳定的增长,2013 年末达到1197 万人,预计到2014 年底人数将达到1401 万人。

这一增速大于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的增速,私人财富向大众富裕阶层聚集的形势明显。

图3-3 2014年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及增长率图3-3 2014年中国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及增长率据世界银行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经济中投资占GDP的比例会将至38%,消费会增至60%。

美国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未来十年中的中国经济将迎来国内消费需求井喷的黄金时期。

2020年中国消费总量将达到美国的2/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2%。

中国的新增消费已于2008年超过美国,比昂将在2020年达到世界新增消费的20%,预计2020年中国新增消费大致为美国新增消费的两倍。

中国将继续出现新的增长点,如服务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等。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大数据时代已然来到,新兴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目前,这一转变仍在进行中。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刹住了“三公”消费之风,虽然削减“三公消费”对于高档餐饮、豪华酒店、公费旅游等产业对于GDP增长起到的作用,但经过一年调整,各地产业调整已基本完成,特别是当各地高档酒店面对经营形势下滑,一些高端餐饮企业审时度势,已从“亲官”“亲商”转为“亲民”。

以“湘鄂情”为例,面对严峻的市场变化,“湘鄂情”已于去年开始启动“去高端化”转型战略,全力进军大众餐饮市场。

这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将继续出现新的消费增长点,如服务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等。

近年来,欲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新兴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居世界前列,城镇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近90%,全国欲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4%,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6亿人。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快报数据),同比增长24.6%。

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销售总值将超过20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发展,2012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人群人人都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助于释放居民消费需求,降低人们通过储蓄来满足生命周期中对未来支出的预期,这将使市场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需求,即期消费需求转化为持续消费需求,有利于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2)我国经济硬着陆形势分析目前经济发展态势较好,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失业率两个指标还是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平均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3%;2014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

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2.6%。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3%详见表3-4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2013年中国失业率达到5%,另外来自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果和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半个世纪前,每个中国人的养老金由5个劳动力提供,现在是3个。

每5个职工中就有1个已经年老无法胜仟工作。

很快在2035年,每2个职工中就有1个因为年老无法胜任工作。

表3-4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根本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通胀的严重程度及上涨时限;二是抑制通胀的手段和力度;三是严重通胀与经济硬着陆危害性程度比较。

回顾2009年以来我国持续上涨的CPI走势和成因以及抑制通胀措施,基本得出中国正处于通胀快速上升阶段、抑胀措施短期内很难奏效、央行可能进一步收紧银根的结论,这隐含着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

1)严重通胀可能导致比经济硬着陆更遭的后果通胀作为一种公共风险,对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持续的严重通胀直接破坏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招致泡沫经济,侵蚀人均收入,引发公众不满,甚至损害国家政权基础。

目前我国CPI增长率已超国际严重通胀警戒线,且上行空间较大,如不及时抑制,后果严重。

2)我国现阶段通胀严重,上升压力很大通胀是货币超发的结果。

第一是外汇占款导致国内货币投放量增加。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1994年,为增加外汇储备,我国进行汇改,实行汇率并轨和强制结售汇制度。

简单地说,就是将引入外资和企业出口获得的外汇(主要是美元)通过商业银行集中到中央银行,央行按照即时汇率印发等量的人民币返付给兑换方。

随着出口和招商引资额的增加,我国外汇占款激增,国内货币投放量迅速扩大,仅1994年外汇占款就增加3606.26亿,同比增长411.89%,导致当年物价飞涨,CPI升至24%。

鉴于现行外汇制度被动增加国内货币投放量,中央对放松银根异常谨慎,即使在我国全而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实施的只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由此可见,在我国出口和招商引资总体增长的大背景下,假如不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仅外汇占款增发货币一项随时都会引发通货膨胀。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不解决外汇占款就无法遏制通胀。

第二是信贷超常投放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猛增。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连续降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金融系统开始超速放贷,仅2009年我国新增信贷投放量就达9.6万亿,同比增长1倍,远远超出当年5万亿信贷计划规模。

2010年新增信贷投放量7.95万亿,超出原计划4500亿。

信贷量超常规扩张,加之非均衡投放,使大量资金涌向大型基础设施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及房地产市场,导致钢筋、水泥、建材、房地产等价格节节攀升,助推了CPI 上涨并进一步放大了某些领域的经济泡沫。

信贷“天量”投放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2009年许多经济学者就对经济刺激计划提出质疑,并预言严重通胀已为期不远。

第三是央行主动增发货币导致市场流动性更盛。

外汇占款迫使央行长期被动增发货币,但央行每年仍主动印发不等的基础货币投放市场,使市场流动性更盛,加速了CPI上涨。

从广义货币M2与CPI增长率相关性看.货币超发是导致我国通胀的根本原因。

从扣除外汇占款后的M2与CPI增长率相关性看,央行主动增发货币对CPI上涨也产生直接影响,由表1可见,凡扣除外汇占款后的M2增长率较高的年份,正是我国发生严重通胀之时。

第四是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我国通胀压力。

为战胜金融危机,美国自2008年底以来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