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盘盈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漏报或错报: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因此固定资产盘盈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前期差错,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更正。
因此,实行新准则后,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具体变化如下:原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通常是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经有权部门(人)批准转销
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1、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价值。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盘盈是由于会计差错如少计漏计资产造成的,很少情况下会无中生有,盘盈的固定资产是可以找到其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比照同类同批资产购买情况确认。
确实如法查明确认的,可以根据资产的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和新旧程度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
会计分录如下:第一步、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第二步、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第三步,如有必要,应当补提盈余公积,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
润分配,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盘盈固定资产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九项所称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第五十八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因此,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公允价值在税法上作为资产溢余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案例1:君合信公司于2013年末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5成新的凭证装订机,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8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我们先分析该企业的所得税处理:
2013年度应当按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全额计入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收入中,按新旧程度确认的累计折旧可以税前扣除,即当期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8000-4000)×25%=1000元,未来年度,该固定资产通过折旧的方式将剩余的4000元在税前扣除,本年度缴纳的1000元企业所得税在未来年度转回。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确认盘盈资产
借:固定资产8000
贷:累计折旧4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00
2、确认本期应交的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虽然属于2013年度的当期纳税义务,此处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是由于会计差错造成的。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1000
3、结转损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