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大纲及重点难点

教学大纲及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识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5、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7、辩证否定观原理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4、辩证的否定观思考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3、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试述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5、论述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及其意义。

6、简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及其意义?7、联系实际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8、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9、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0、试述辩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意义。

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明确认识的任务是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难点: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问题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2、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4、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唯物史观的讲授,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动力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重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1、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思考题: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意义。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4、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参考书目:1、马克思:《1844年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4、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重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3、如何看待资本、知识和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难点: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科学认识资本、信息、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授课时间:6课时思考题:1、简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实现的途径。

2、如何认识资本、信息、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3、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4、试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5、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6、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历史作用?阅读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重点:1、垄断的含义、垄断中的竞争和自由竞争异同点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5、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难点:1、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3、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授课时间:4课时思考题: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2、垄断中的竞争和自由竞争相比有什么不同?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6、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阅读文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 200l年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如何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难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学时安排:3课时思考题: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如何认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艰巨性和长期性?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能否说明社会主义是失败的、没有前途的?为什么?参考文献: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法兰西内战》,《马恩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论粮食税》,《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