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撰写成果-科研论文撰写要领
撰写前找准发表目标,善于模仿成果-硕士论文撰写要领
论文结构与科研论文的区别 绪论(研究综述、研究区概况、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核心章节、结论与 展望 研究方法可单列也可贯穿核心章节
科学研究思路
前言 四段法:第一段是科学意义、第二段是结合研究区特点谈科学 意义、第三段是综述、第四段是本研究出发点 研究方法 研究区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动物、社会、经济 野外采样:采样设计 实验室分析:使用的实验方法(出处)以及仪器设备(型号) 数据处理:使用的数学方法(详略?) 结果与分析 图表的设计,分析语句精炼、不要千篇一律 结论与讨论 结论中有讨论、结论讨论分开写
野外工作-野外总结
完成工作内容 存在的问题 即将开展的工作计划 实验室工作 数据处理与分析 撰写成果
实验室工作-实验需知
实验注意事项
天平使用前一定要调平; 药品尽量用称量纸称取,转移过程中防止溅出; 在器皿中加水的动作要轻,防止水溅出; 添加溶液尽量用玻棒引流; 硫酸倒入水中一定要引流并且缓慢; 移液过程中,动作标准,读数要准确,添加过程中不要滴,添加时 到最后用洗耳球吹时尽量对着杯壁; 量筒量取、容量瓶定容时最后应用滴定管添加溶液; 进行培养时器皿上应该加保鲜膜,否则真的会干掉; 过滤时尽量用敞口三角瓶,尽可能用滤斗加滤纸,若没有漏斗就将 滤纸折成桃心或在滤纸边缘添加异物,保证空气畅通,否则溶液 容易损失; 试剂要严格计算用量,避免用时添加; 反应时间要严格登记,避免超时; 书上的小数点不可信,有时候错误的离谱。
野外工作
野外计划 野外观测与采样 野外总结
野外工作-野外计划
确定研究内容,围绕内容确定方案 野外工作内容 样区(样带)、样点布设 工具准备(已具备的、需购买的、需借的;工作使 用,个人必备) 日程安排 经费预算 注意事项
野外工作-野外观测与采样
常规观测 环境因子(提问) 植被 土壤 样品采集 植被 土壤
实验室工作-实验需知
实验道路曲折之处
当实验书上说,加试剂A和B时,通常应先加A后加B,如果一定要颠 倒顺序,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淀粉必须沸水溶解,否则无效; 过氧化氢越放浓度越低,因为都分解掉了; 沸水浴不能用水浴锅,因为水没有沸腾,最好还是将器皿置于煮沸 的大烧杯,达不到反应要求一样没结果; 台面用完要及时清理,避免酸液残留,为此已经毁了n件衣服; 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等溶液需要提前1-2周配好,天天标定会吐血; 邻苯三酚原来就是焦性没食子酚,以为没有此药品,白等了几天; 比色要比滴定精确的多,所有的碘量法都没有成功; 试剂会骗人,因为可能过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实验人多时应该集中力量做一组,分散做因为人多和耗材的限制进 度慢,且容易出现问题。
实验室工作-样品处理与分析
样品制备 样品储存 样品称量 样品预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理统计方法 遥感与GIS 生态评价(生态足迹、压力-状态-响应 模型) 生态经济学方法(能值分析、生态价值 评估) 数学模型
撰写成果
论文的结构 科研论文撰写要领 硕士论文撰写要领
撰写成果-论文的结构
概述
野外、实验和理论 一主三翼 生态学研究生三年 全面转换角色,学会自学与主动学习 学习由易到难,由泛到精 学会认真、学会坚持、全面修炼和逆境提升 自我
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具备科研能力 养成科研品质 广泛阅读 理论联系实践 对外交流
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方法
泛读 摘要,感兴趣部分 精读 前言、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图表、 分析言简意赅)、结论与讨论(与结果的区别是什 么,如何开展讨论)
如何形成科研研究思路
善于观察与发现 逻辑与整合 积累 历练 成长成一名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