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的调研报告浅议做好人大调研的几点建议如何加强人大的调查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调查研究在人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人大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各项权力,前提是知情,知情的主渠道是调研.
人大常委会组员,人大代表的多数,不直接从事行政、司法工作,因此就不可能从行政和司法工作的日常运作中直接了解情况,当然也不能根据道听途说,支离破碎的信息对问题作出判断.所以,相对于其他国家机关来讲,人大对调研的依赖程度更大.
视察、特定问题调查这类调研手段作为人大职权,在组织法中有了明确的规定.执法检查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决定,这就明确了调研在人大工作中的法定地位,从法律的角度体现了人大调研的重要性.
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员来自四面八方、各层各界,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对同一问题的了解和判断也就存在差别.有了客观、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就有了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这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搞好审议,形成共识,进而作出正确的决议、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形成之后,凡涉及到其他国家机关的,需由政府、法院、检察院组织实施,人大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这时,各种形式的跟踪调研,不仅可以发挥知情渠道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挥间接督查的作用.
二、人大调查研究工作应把握的原则人大调研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一方面,它不仅是一种职责,而且是一种职权行为,代表作为调研主体,是直接行使知情权;人大机关有关部门作为调研主体,则是一种从属性职权.
作为职权行为,有利条件是,调查对象必须支持、配合,而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提供情况;不利条件是,由于调查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监督形式,在利害关系的驱使下,有人可能隐恶扬善,为尊者讳,这就增加了了解真实情况的困难;另一方面,人大调研的指向,一般是其他国家机关,对于这些机关相对封闭的.
管理系统来讲,人大调研是一种外部行为.旁观者清,外部调研的客观性较强,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不像业内人士那样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甚至调研活
动本身也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让看什么就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还有,代表参加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一般参与人数较多,群体性强,时间、场合都受局限,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程式化、走过场.
人大调研工作要趋利避害,应该深入研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相应的外部环境,逐步形成一套应对措施,以确保调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人大调研工作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原则.人大调研的内容于人大工作实践的内容,日益活跃的人大工作为调研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但同时也向调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任务.
面临诸多亟待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坚持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调研工作不同于一般事务性工作和程序性工作,它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广泛的社会生活去汲取营养,又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某一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某一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前景.
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切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否则就没有什么深度和真知灼见.所以选择课题不能过滥,不能贪大求全.
而应该坚持两个侧重,一是侧重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如何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政治建设、人大如何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等;二是侧重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调研主体自主性原则.
调研工作开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调研计划可以向有关机关通报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在调研内容,调研对象等方面,必须有主见,有些调研活动还应谢绝陪同,尽量为调研对象提供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三是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人大开展调研活动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人大调研的重点往往在一些社会难点问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亚于隔靴搔痒,达不到应有的成效.
因此,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要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要敢于说真话,坚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当然我们要作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全面客观的研究,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题中应有之义.
四是坚持创新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人大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而调研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前瞻性和创造性,这就更需要我们把这种创新精神发扬光大.所以我们在做这项工作中,要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遵循宪法法律精神的前提下,突破思想障碍和思维定势,努力破除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和制约,从那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和做法中解脱出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推出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五是运用多种有效方式的原则.俗语说:上深山采草药,临深池抓大鱼.
搞好调查研究,靠闭门造车不行,因为好风景多在于险远之处,真正的调研成果往往等待我们到偏远的基层去拿,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因此,我们要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运用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灵活多样的调研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上调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调研,同时注重点面结合、上下联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大量详实的
第一手材料,为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深度的调查报告奠定基础.
六坚持经常性收集和积累情况的原则.平时要注意捕捉各方面的动态和信息,倾听各方面人士的呼声和意见.
一旦进入调研阶段,要对平时积累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和验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以补充集中调研阶段了解情况的局限.七坚持群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围绕热点和敏感问题开展调研,在调查阶段可以多吸收一些代表参与,并通过代表广泛听取选民的意见.与此同时,可以选调部分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组成专业代表组,或选聘一些专家学者充当顾问,专群结合,以增加调研成果的含金量.
三、人大调查研究工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切调研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自身的实用性,而调研的实用性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调研质量;二是成果转化情况.当然转化也取决于质量,但并不是所有高质量的调研成果都能顺利实现转化.
所以,这两个方面都不能放松.根据人大工作的情况,有几个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一是选题要准.既应把握重点、热点、疑点,又要特别强调其时效性.
就议题调研来说,一般都年初确定议题,并制定相应的调研计划.这类课题,在法律性、政策性,预见性、计划性等方面,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当遇到某些突发性事件或重要的临时工作,需要人大介入时,当出现某些群体较为关注,代表提出建议而行政、司法机关尚未纳入视野的问题时,人大常委会应及时调整计划,安排力量进行调研.否则就会失去时效性,出现某些漏监的问题.
二是报告要实.调查报告要客观地反映调查的真实情况,调查报告最常见的问题是与监督对象的相关报告雷同.
笔者曾选取这两类材料对照阅读,有的简直如同抄录,只是穿靴戴帽或角度、术语作些调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作风浮漂,喜欢走捷径,其次,是想尽量同监督对象保持一致,以免棱角过露.
这同有些地方人大在监督中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倾向密切相关,如果听任这种现象蔓延,人大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是通过会议形式集体行使职权,围绕议题开展调研的任务比较重,议题调研的目的是为常委会委员参与审议提供参考,所以应努力保持素材的原貌,尽量减少人为的雕琢.
特别是在调研报告中很大比重的主要做法、主要特点这类文字,一般都经过综合、归纳、概括,容易失真,也容易同监督对象的报告雷同,应特别慎重.依笔者之见,人大不必为监督对象做这类文字,侧重点应该放在其不易涉及的内容上.
有些原始材料,对与会者在知情的基础上独立作出判断不可或缺,应尽量原汁原味地提供给常委会组员参考.三是跟踪要紧.
人大调研成果的转化,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调研成果转化为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或意见、建议;
第二阶段,从权力机关会议成果转化为行政、司法机关的决策;
第三阶段,转化为实践,这就比其他机关调研成果的转化多了一道程序.
程序不能跨越,工作不能半途而废,跟踪调研的任务就加重了,有的只跟踪到被监督机关开会、发文或制定整改措施,对落实情况却很少过问,这样的跟踪调研
是不彻底的.四是力度要大.
因为调研对人大行使职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高人一筹,先人一步,人大调研成果才能使监督对象心悦诚服.所以,必须加大投入,强化人大调研工作.
从领导来讲,应该比其他机关领导干部投入调研的时间更多,而且应有一名主要领导负责指导、协调代表、常委会组员和机关各部门的调研.从人大代表特别是常委会组员来说,凡有调研能力的,都应该参与调研,而且将其调研任务量化.
人大机关调研部门应该加强,目前,市级人大常委会的研究室一般就是3-5人,他们承担着常委会机关大量的文字任务,独立进行研究的力量显得比较薄弱.而县、区人大常委会由于编制所限,设研究室的很少,对机关来说,每个工委也只有一到两个干部,调研力量高度分散,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为了强化调研,在干部配备上应该有更大的投入,如不能增编,则应从力量的重新整合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来.比如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交流与沟通,把各级人大常委会研究的力量联合起来,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合作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