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易燃易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让安全与生命同行
易燃易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让安全与生命同行
诸多“如果”,都有道理,但是 在逝去的生命面前,“如果”是那样 的苍白无力。所以,生命安全要防患 于未然!
生命的感悟:
芸芸众生中,你我有幸成为万物之灵, 你我的存在自有存在的理由!因为:
上亿的精子中只有一个成功了——当年 你我都是上亿中最杰出的一个;
你我不是每八个受精卵中胎死腹中的那 个——我们逃过了生命中的巨大劫难;
切勿轻易跳楼: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 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
逃生勿入电梯:因为发生火灾后,都会断电而造 成电梯“卡壳”,这样逃生者会被困在电梯中, 反而更加危险。
当你回家,发现煤气大量泄漏时,应当……
1、切断气源:立即关闭燃具开关。 2、勿动电器:切勿打开和关闭任何电器,如 电灯、电扇、排气扇、抽油烟机、空调、 电 闸、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冰箱等,都可 能产生微小火花,引致爆炸。 3、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 关人员靠近。 4、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煤气向室外 散发。 5、电话报警:在没有煤气泄漏的地方打110 报警,或者到邻居家借用电话报警
你我不是因难产、早产等出生困难的那 1/5——我们顺利降生了;
你我不是每40个5岁前就夭折的那一
所以你我都是最棒的,生命仅有一次, 且来之不易,请大家一定要珍惜!
所以安全尤为重要,为了使你 们这些青春娇艳的花朵更加健康茁 壮成长,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 安全知识,我们的这次主题班会设 计了一个安全知识竞赛环节,现在 就来考考大家!
拥有了安全,生命才能生生不 息,熠熠生辉。生活因平安而美好, 生命因平安而精彩。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健康成长!
对于正处在成长、求学阶段的中 学生来说,珍爱生命、安全教育还应 该体现在:
珍惜时间,健康成长;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记得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努力学习,否则社会和人们会……
大学---我理想中的天堂
11月14日早上6点多,上海商学 院宿舍楼602寝室内起火,大火迫使 4名女生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火 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为寝室里使用 “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 可燃物引燃所致。
不少人士在谈起这起火灾时,十 分惋惜:如果她们不在宿舍里用“热 得快”;如果她们此前接受过逃生训 练,有自救能力,如果……
1、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 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 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2、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 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 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3、棉被护身法: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 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 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 4、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 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 脚要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 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 所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系指国家标准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 烧 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 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 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 响水爆炸!遮天蔽日的黑烟,巨大的火光, 强烈的冲击波造成惨烈的伤亡。江苏响水 爆炸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其中56人已确 认身份,22人待确认身份。人们在焦虑地 关注救灾的进展,人员的伤亡和救治,灾 难可能的后续危害。同时,人们也在追问 这场灾难的成因,距离爆炸最近的王商村 村民也焦虑地期望着,这次爆炸能够使他 们整村搬迁。
答题规则:举手后经考官同意方 可站起来回答。未经同意站起来 回答者视为无效。如果前面同学 答错,大家可以继续回答!
做一做 (自护训练营)
当火情出现,产生大量浓烟时,你应当……
火灾刚发生时,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 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灭,同 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 若 火势已难以控制,可采用下列方法逃生:
让安全与生命同行
--易燃易爆安全教育
什么是化学危险物品
• 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 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 用、储存、保管过程中,于一定条件下能 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 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 品。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约有2200余 种
什么是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趁年轻一定要抓住机会,展翅高飞
年轻的生命应该挥洒汗水、追 逐梦想,应该敢打敢拼、勇往直 前,这样的生命才绚丽多姿,这 样的成长才缤纷多彩!
集合开会学生过多,楼梯拥挤时,你应当:
尽量躲避拥挤人群。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 群边缘,发生恐慌时寻找附着物抓紧,不能 乱跑,避免摔倒。
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你应当:
1. 不要轻易开门。 2. 问他是谁,并让他知道有其他人在家。 3. 不要告诉他任何事,尤其是当只有你一个 人在家时。 4. 如果他还不离开,你可以打电话给邻居或 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