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帮助学困生的心得体会
王惠
古今中外,凡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学困生”存在,“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家庭,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
因此,教育“学困生”就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
下面谈一下我对帮助学困生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1、针对学困生贪玩不爱学习这一点,我们教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在教学上,努力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
首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要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分小组活动,自己探索,教师在一旁指导。
分组时,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让学困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适时的给予表扬更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一个新知识时,由于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差,可能就会在某个知识点上有阻碍。
教师应及时捕捉学困生的反馈信息,进而进行纠正。
教师可以给予学困生更多自我表现和展示的机会,而且应适时给予表扬,哪怕他们有一点点的成功。
渐渐地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不再把时间全部用在玩上了。
2、针对学困生学习基础差这个问题,我们应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做起。
所有的学困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厌学,只是他们的基础没有打好,进而日积月累造成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
例如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大多数学困生都不能认真、按时地完成;课堂上他们也不能认真听讲,喜欢做小动作等。
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最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要提高学困生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经常和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多么的关心他、爱护他,老师对他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他好的。
举一个例子,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我就在语文课上经常点名他回答问题,让他可以让自己时刻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如果回答的正
确就给予表扬,如果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证明他不在专心听课,他自己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的表现就会改善。
3、针对学困生逆反心理强、自卑这点教师应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排除心理障碍。
每个学生都有一股强烈的好胜心,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或认可。
有时老师或他人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就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缺点较多,经常给学校、老师或同学带来麻烦,故此常常会受到学校的处罚、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就显得更为重要。
其实后进生也往往有其各自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留心他们的言行,用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尝试和体验成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4、最后我们老师也要改变对学困生的态度,要持之以恒、一步一步的帮助他们。
转化学困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
对此我们要有宽容的态度,除了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外,还要耐心地教育和期待他们,最终使他们转化成为一位好学生。
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们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后进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
我们只有及时巩固培养的成果,一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就又少了一个学困生,多了一个好学生。
我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过来的。
我也会继续的努力,争取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